随着农历牛年脚步临近 ,花花草草们、动物们也开启了新春模式。在沪上多家公园逐日展开的新春活动中,“牛牛”纷纷唱起了主角,向市民游客呈现出节日的喜庆和浓浓的年味。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求,各大公园也提醒市民游客,及时关注公园开放时间,做好自我防疫措施,测体温、扫“绿码”入园。
上海植物园:“牛年忘返”年宵花
2月6日至2月28日,一年一度的上海植物园年宵花展如约而至。此次展览中,展出了许多具有“牛”元素的植物,包括叶片似牛角的牛角隔距兰 、叶片似牛舌的牛舌石斛兰;名字中有“牛”字的花叶紫金牛、矮牵牛(又名“碧冬茄”)、蜗牛兰、蜗牛秋海棠;好看又好吃的牛至、牛油果;名字里没有“牛”字、但是名气却很“牛”的达尔文兰(又名“长距彗星兰”)、印度魔鬼椒、黛瑞安娜猪笼草等。
除此之外,寓意“大吉大利”的金橘树、“百年好合”的百合花、“寿比南山”的长寿花、“蕙心兰质”的大花蕙兰也纷纷登场,蝴蝶兰、文心兰、蟹爪兰等许多走俏的年宵花卉齐聚一堂 。在布展形式上,中国红成为主色调――从头顶的红色油纸伞 ,到红色银柳,再到花团锦簇的高山杜鹃以及娇艳欲滴的红掌……无处不透着浓浓的年味。
2月11日至17日期间,上海植物园将通过在线“牛年迎春――牛年生肖植物微课堂”,讲述牛年生肖植物的科普知识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期间,还将开展植物相关灯谜有奖竞猜活动,与市民游客共庆元宵佳节。
上海动物园:一起看牛识“牛”
新年去上海动物园,当然少不了要看看农历牛年的主角――牛牛们,包括新生不久的牛宝宝。现在,2021年第一位牛宝宝――小旋角羚满月了,浑身毛茸茸的,十分可爱。目前,小崽开始跟着爸妈一起外出学习新技能,在食草动物区非洲动物展区,大家就能看到小旋角羚蹦蹦跳跳的身影。
可能,大家会觉得小家伙看起来不怎么像小牛,甚至有人还说像小羊。其实,旋角羚虽是“羚”字辈,却是正经的牛科动物。“有的名字中带‘牛’,的确是牛,有的名字中却不带‘牛’,像角马、岩羊。”据上海动物园介绍,目前,牛科动物在全世界约有279种,在中国约有28种,而在上海动物园,现有牛科动物14种90余头,包括分布在中国的塔尔羊、岩羊、牦牛、四川羚牛和秦岭羚牛,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摩佛伦羊、印度黑羚、弯角剑羚、白脸牛羚、旋角羚、伊兰羚羊和角马。
为让市民游客更多地了解牛科动物和野生动物 ,2月10日至4月5日期间,上海动物园以“金牛迎春到‘牛’转乾坤来”为主题,举办牛年生肖文化系列活动。展区现场,大家不仅能看到多种多样的牛科动物,也能通过“走进羚牛的野外家园”唐家河动物图片展、牛年生肖文化知识展览等,边参观边了解牛年生肖文化及牛科动物知识。同时,市民游客还可以参加“上海动物园”微信公众号推出的线上有奖知识竞答。
辰山植物园:迎新登高祈福
即日起至2月17日,辰山植物园给市民游客带来了迎新登高祈福季。
据园方介绍,位于佘山镇境内的辰山,山东面有辰山塘,南麓是辰山镇。在九峰中因其列于“辰”位(即东南方),故名辰山。辰山的山体由熔凝灰角砾岩和正长斑岩组成。东西长700米,南北宽约300米,主峰海拔高为69.8米。山南坡多针、阔叶混交林,山北坡多毛竹。市民游客可以在新春之际,登辰山、敲远钟、新年祈福。而公园正在盛开的“双”梅――蜡梅、梅花,也定能让市民游客感受一番冬春交替时的勃勃生机。
相关新闻
束花茶花迎花期 公园街头添“红火”
本报讯(记者吴玮)随着春节临近,一群小精灵迈着欢快的步伐,为申城的街头增添了一份节日的喜庆。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束花茶花,花色为紫红色至深红色,花期在2到4月,多枚花蕾顶生或簇生,花小但开花极其繁密,花朵成束开放。
近期,上海植物园自主培育的束花茶花品种“玫玉”陆续开放,玫红色的小花齐刷刷绽放在枝头,不时飘来淡淡的芳香。而在辰山植物园,除了“玫玉”束花茶花,园内还收集了“玫瑰春”“小粉玉”“俏佳人”“垂枝粉玉”等束花茶花品种,除一号门附近,植物迷宫、矿坑花园、科研中心北侧系统园等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此外,在滨江森林公园、昌新绿地等地,也都能看到盛开的束花茶花,一片红艳艳,十分的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