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500多天的闭馆修缮改造,已经“60岁”的上海木偶剧团带着新戏《九色鹿》和全面升级的剧场,一周前正式回归南京西路仙乐斯广场,向每一位走进这里的市民观众展示海派木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新戏《九色鹿》演绎海派皮影
“九色鹿好漂亮,而且很善良。”望着从敦煌壁画中“走出来”的“九色鹿”,回民小学的孩子们随着剧情的进展,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又深深感叹。在孩子们的眼前,并不是一部动画片,而是有着绚丽光影的多媒体皮影戏《九色鹿》。成立60周年的上海木偶剧团带着这部新剧首映,也重启了焕然一新的仙乐斯木偶剧场 。
据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介绍,此次首映的《九色鹿》是海派皮影的又一创新力作 。打破了皮影只在影窗后操纵的传统表演模式,首次尝试荧光皮影与传统皮影交汇融合的创新。而且风格上和之前的“水墨风”海派皮影《花木兰》截然不同,这次走的是“敦煌风”。为了还原敦煌的瑰丽色彩,创作团队将电影美学及镜头处理手法运用到皮影画布上,通过对30组多媒体镜头的叠加运用,利用蒙太奇、推拉摇移等镜头语言,让不同场景和景别进行自如切换,给予皮影更加丰富的表演空间,也带给观众美轮美奂的视觉感受。
“待重启开放后,我们不仅带来像《九色鹿》这样的新戏,也会将经典剧目再次呈现给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何筱琼表示。
能看木偶戏,也能赏各类藏品
在修缮一新的仙乐斯广场5楼一隅,展厅里展示着各式木偶和皮影,“述说”着中国木偶艺术在2000多年历史中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变迁。这里有“非遗”漳州木偶头、全息影像“复原”和实物展示的江加走布袋木偶“福建花园虎”、等身大小的川北大木偶、甘肃陇东“道情皮影”等,也有经典海派木偶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孙悟空”“白骨精”,1比1比例、高达几米的“最后一头战象”……此外,一位外国民间收藏家捐赠的中国传统木偶中,一件特别的木偶将西天取经的唐僧与徒弟的头像雕刻在同一个木偶上,通过转动头像来演绎不同人物,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在楼面的另一侧,以图文展架和多媒体的形式,展现了上海木偶剧团60年的发展历程和经典剧目。据介绍,上海木偶剧团从2019年7月1日起闭馆开始全面大修,经过500多天的修缮改造后,整个演艺空间变得更大 ,也更多元化,设置了展示厅、木偶剧场、开放演艺空间、休闲区域等不同空间,融合了展览、观赏、互动、体验、休闲等多重功能于一体。
重启开放后,上海木偶剧团将实施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在仙乐斯广场一楼售票口以及“上海木偶剧团官微”推出线下和线上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