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文化馆的公益书场“守候”老听友17年,几十位听友联名写来感谢信

过了戏瘾,更有了幸福感

2021-01-19   

1.jpeg

悠扬的丝弦声和委婉的软侬吴语响起,场内顿时安静下来,台上,专业评弹演员唱得抑扬顿挫 ,台下隔着安全距离而坐的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频频点着头,有的和着节奏,轻轻打着节拍。每天下午1点半,老人们会按时“赴约”,在徐汇区文化馆“芳草书苑”听两个小时的评弹。这个家门口的公益书场至今已陪伴了这些老听友走过了17个年头。
  
  
  
“家门口的书场当然珍惜啊”
  
  
  “文化资源的丰盈让很多退休老人感觉到获得感、幸福感,十分感谢徐汇区文化馆的领导、芳草书苑的服务团队。”近日,一封感谢信寄到本报,几十位老人联名签名,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
  上周三中午,记者来到了位于罗香路237号的徐汇区文化馆,此时距离“芳草书苑”演出还有1个多小时,不过不少老人早已到了书场。门口的工作人员依次给老人们测体温、查看随申码、做信息登记,内场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拿起老人的保温杯,一一续上热水,老人们则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嘎山湖”。
  “我们互相之间都是多年的老朋友了!”87岁的俞国桢老伯从“芳草书苑”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在这里听书,在耳朵得到“享受”的同时,他也结识了一群好朋友,“我们兴趣爱好相同,有说不完的话,每天演出开始前,我们都会早点到,说说话,老开心额!”
  记者留意到,现场的听众大多都已七八十岁,年龄最大听友已101岁。除了附近长桥新村的居民们,还有不少住在宝山、松江、普陀等区的老人,每天特意从家里赶来听书。
  “我们每天都等着听这场评弹,风雨无阻,只要书场开门,我们必定来的。”94岁的陈四妹阿婆扶着95岁的老伴吴银根老人走进书场,待测好体温、做好登记后,被工作人员慢慢地搀扶到座位上。老人家住徐汇区石龙路 ,每天乘公交824路赶到书场,尽管年事已高,但听戏的热情二十多年来从未改变。
  和陈阿婆一样,家住普陀区曹杨新村的陈蔚然老伯已有 90岁,每天十一点三刻准时出门 ,乘地铁3号线再换公交111路来听书。前段时间,申城遭遇寒潮,但老人听书的脚步依然照旧 。“我从18岁就开始喜欢听书,最欢喜听有弹唱的‘小书’,像前两天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听得交关欢喜!”老人笑着说道,书场安排的剧目非常符合老人的“胃口”,而近年来身边的书场越来越少 ,“市区里还有这么一个听书的地方,当然珍惜啊!”
  
  
  
“老人们的守候是源源动力”
  
  
  在老人们的眼里,书场负责人张红梅和其他4名工作人员,俨然成了“家人”,除了听书事宜,老人们遇到什么烦心事 、小困惑,都会找他们说说。“这份关心是相互的,很多老人来这里,除了过过‘戏’瘾,更多是一起说说话,聊聊天,解解闷。”张红梅坦言道。
  目前,“芳草书苑”演员团队都是来自江浙沪地区的专业团队,如上海评弹团、苏州评弹团、常熟评弹团等。在每天下午的两小时演出中,会安排不同流派的评弹和评话演出,满足听众的不同需求。
  徐汇区文化馆副馆长毕仁东告诉记者,“芳草书苑”从2004年开办至今已有十七年,全年无休对外开放,除了去年因新冠疫情防控要求,曾闭馆数月,如今,在做好防疫、消毒等各项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依然在每天的下午和老听众们“如期相约”。
  而门票只是公益性地收取,联票票价每场4元,当场票每场5元。在每年的重阳节当天 ,书场还会举办评弹评话专场“年会”,请来各种流派名角轮番表演,不仅免费向老人开放,现场还送重阳糕,常常是“一票难求”。
  “芳草书苑是为老服务的一个特色项目,开办至今,离不开徐汇区文旅局等上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更是离不开这些老人们的深深喜爱。”毕仁东颇为感慨地说道,是老人们的这份喜爱,这份风雨无阻的守候,成为书场继续开办下去的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