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马路   有“网红”也有“故事

2021-01-16    作者:本报记者 彭玥

  1.jpg
2.jpg

  对于居住在新华路 359号附近的居民来说,“新·境”文化展示廊的改建和开放无疑是百年老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虽然仅有约100平方米,但这片曾经的闲置弄堂空间如今已跻身为新一代“网红打卡地”。不仅如此,位于“新·境”旁的街区会客厅又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百年老马路背后故事的多功能空间。这些发生在新华路上的城市微更新和微改造,让这条百年老马路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弄堂“边角料”空间变身网红打卡地

  

  

  位于新华路359号的“新·境”文化展示廊在一众老洋房中并不算起眼,但胡桃木色的门框和简约的设计风格还是会吸引过路人的目光。展示廊入口处,一幅雕刻版本的新华路地图墙带领观者开启特别的“旅程”,墙面全面展示着百年新华路的历史,用手触摸就可感受到凸起的路名和老洋房建筑。

  走进大门,一个生机勃勃的镜面花园呈现在眼前。鼠尾草、粉黛子、矮蒲苇等绿植花卉在无限延伸的空间中静静生长,“我们希望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创造一个自然且具有诗意的空间 ,通过空间的力量,将人们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出来。”项目设计方在接受采访时称 ,花园内的绿植花卉均经过合理搭配 ,可以很好地适应本地的气候 ,维护成本也比较低。

  事实上,这片紧邻新华社区青年中心的空间是一个长22米、最宽处不足4.2米的弄堂空间,过去是一个小面馆,面馆拆迁后,此处就被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杂草丛生,到处是垃圾。通过2020新华路街道“一街一品”的项目改造,这里成了集花园、展览、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不仅可以作为周边社区服务的口袋公园,还能成为满足持续展览的街头展廊。

  

  

  

  

会客厅和彩绘墙讲述老马路的前世今生

  

  

  近日,新华社区青年中心一楼一处特别的场地,让不少老上海人慕名前来观赏。它虽叫“会客厅”,却更像是博物馆。古朴的老式台灯和钢琴、实木的长条桌、仿真的壁炉……走进新华路·街区会客厅,仿佛穿越回了老上海。不仅如此,在会客厅里,还能找到不少带有“新华”元素的周边产品,如老洋房印章、《新华录》、文创册子等。

  会客厅聚焦新华路发展变迁,从阅读过去、感知现在、展望未来三个板块,展现新华路的人文历史脉络,讲述新华路的故事。“阅读过去”板块,主要介绍了新华路的历史变迁;“感知现在”板块,介绍了近年来居民生活的变化;“共创未来”板块中,则主要“剧透”了花园社区的更多可能。据了解,未来,会客厅还将延伸更多功能,如促进组织融合、资源整合、互动联合、感情契合,培养社区群众和单位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创、共享等。

  从侧门走出去还能看到一面“漫游新华路”彩绘墙,大型地图上详细标注了部分新华路上的重要老洋房。新华路沿线有43幢老洋房,均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市民们可扫描墙面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 。

  据了解,新华路·街区会客厅是新华路街道2020年度一街一品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对市民免费开放,不过,受疫情影响,参观前需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