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管  废旧小屋变身幸福“客厅”

2021-01-09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1.jpg
2.jpg

  

  买好小菜,手里拎着大包小包,住在杨浦区政立路711弄的陈阿姨并没有急着赶回家,而是走进了社区大门口的一座蓝色小屋。尽管屋外天寒地冻,但小屋里暖意融融,“我基本上每天都会来这里,歇一歇,和几个老邻居‘嘎嘎讪胡’,然后再回家做饭。”陈阿姨笑着说道。

  天蓝色的墙面、白色花边的桌布、垫着毛绒垫子的座椅、插着朵朵红“花”的花瓶……屋里布置得就像自家客厅那样温馨又整洁,但这里又和自家有些不同,充满着热闹“人气”,这里就是居民们嘴里常说的“幸福小屋”。

  

  

  

老小区居民少了歇脚点

  

  

  “老小区里缺少一个能让居民们歇歇脚的地方。”新江湾城街道政立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莉告诉记者 ,政立路711弄是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老小区 ,居民中老年人占比高。由于小区呈现长条形,且只有一个出入口,通道狭长,住在后排居民楼的老人们进出往往要走不少路 。

  而“幸福小屋”所在地紧挨着入口处,出入方便。原本这里是物业的一间办公室,屋子已较陈旧,屋后通道更是因年久疏于打理,很是脏乱。由于屋子的使用权属于社区全体业主,在居委会的牵头下,经过多次征询、商议和协调,物业同意更换办公地点,让出空间,与此同时,屋子的改造获得了居民们的举手称赞,也得到了新江湾城街道“居民区党组织群众专项经费”的资金支持。

  改造启动后,居民们纷纷加入了进来:一起打扫,整理卫生死角,从自家搬来一盆盆绿植,捐出适合老人孩子看的书籍,拿来了家里的象棋五子棋……从确定改造到施工完毕,两个月后,小屋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焕然一新——20多平方米的小屋变身成了共享“客厅”,打开移门,屋外俨然是个小花园,天蓝色外墙粉饰一新,地上铺着花色地砖,靠墙一侧摆放着圆桌、座椅,墙角、绿化带里则是一盆盆绿植。

  

  

  

  

居民装扮、自治共享“客厅”

  

  

  小屋里几乎所有物品都“取之于民”——桌布是热心居民胡海林阿姨亲手缝纫的,桌上的盆栽是居民孙翠花阿姨打理的,落地长镜则是把居民家的旧镜子巧妙贴花后“废物利用”,座椅上的靠垫、坐垫,不是居民买的,就是居民织的。书架上放着居民们捐赠的书籍 、棋类,正方形的木质小整理箱里摆放着爱心理发、公用果盘、测量血压血糖等物品,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为了维护好“幸福小屋”,居民们开启了自治管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我们有两位志愿者轮流当班,负责打扫卫生,也维持好秩序。”志愿者王国治老伯说,值班表张贴在小屋墙上,分工明确,一旁还有提醒居民“注意卫生、禁止吸烟、不扰民、不洗菜”等自律公约。

  “幸福小屋”建好后,居民买菜回来都习惯来这里坐坐聊聊,老人会带着孩子和邻家的伙伴一起下棋,周三社区公益医生“坐诊”为居民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周五的居民“健康小组”有了固定的学习场所,志愿者在小花园里为居民爱心理发染发……就连住在隔壁小区的居民也都时常跑来“串门”,围坐一起喝茶、聊天。“老小区有了这样一个便利居民休憩的场所,让邻里间多了一个和谐的‘幸福小屋’,也提升了居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街道相关人士表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