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不能天天见面,却感情更浓

“模拟家庭”维系着十多年祖孙情

2021-01-07    作者:本报记者 吴玮

  

  “管奶奶,天气冷了,要注意保暖,照顾好自己啊!”今年90岁的管绍菊老人打开手机微信,就看到了这番暖心话语,老人的脸上洋溢出温馨笑容。而给老人发问候话的,是老人的“孙女”小杨。

  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有一些像管奶奶和小杨这样的“模拟家庭”,祖孙辈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只因结对活动而结识,但这份祖孙情并没有因活动的结束而终止,一直延续到现在。

  

  

  

“孙女”给“奶奶”过生日

  

  

  “我最大的‘孙女’已经三十多岁了。”管奶奶笑着说,她嘴里的大孙女,并不是自己的亲孙女,是在2004年结对而认识的小杨。小杨毕业后,管奶奶又结对了下一届的孩子。就这样,一年年过去了,管奶奶结对了10个孩子,来自同济附中的6个孩子以及复旦医学院 4名学生。而这些女孩之间,也因为管奶奶的关系,成为了好姐妹。

  “前阵子,几个孩子一起来给我过90岁生日,有的买气球、有的买蛋糕、有的买水果。”管奶奶说,在刚结对的日子里,她比现在要年轻,孩子们岁数也不大,都是高中生,每次到家里聚聚,都是她烧这个做那个,给孩子们弄好吃的。“现在她们每次来都不让我动手,带吃的过来或叫外卖。”老人的眼里满含爱意,直呼“孩子们都长大了”。

  而老人使用微信,使用电脑上网下载,都是“孙辈”们教的。知道管奶奶做了一辈子文化教育工作,自身也喜欢逛博物馆,在疫情形势好转后,这些“姐妹”们时不时地推着轮椅,带“奶奶”去自然博物馆、顾村公园逛逛。

  

  

  

线上线下,不时问寒问暖

  

  

  由于疫情因素,最近爷爷奶奶们和“孙子孙女”见面次数比往常有所减少,大家就通过手机建立微信群,不时地沟通聊天,问寒问暖,“谈了朋友”“比赛拿了奖”“找到工作了”……事无巨细的好消息,都会分享给爷爷奶奶。

  “本来想上个周末来看您,但现在是考试季,大家都在复习,等考好试,我们会来的。”这两天,看到微信群里的消息,70岁的柴建敏很感动,忙不迭地回信,让孩子们安心考试。“快要春节了,我问孩子过年回不回老家,等他们有空了,一定要聚聚的。”就在几个月前,柴阿姨和自己4个“孙女”一起聚餐,由于几个孙女是复旦医学院的学生,他们积极参与到抗疫一线的工作,让这位“模拟家庭”的创立者感到既欣慰又感动 。

  “他们不是在线上互动,就会在线下见面、聊天。有的老人会带孩子外出参观,有的老人会买书送给孩子,有的孩子会教老人怎么用手机看新闻、买东西,有的孩子会主动陪老人过节日。”四平路街道老龄干部尹桂芳告诉记者。

  尹桂芳表示,“模拟家庭”的初衷是为了多关心慰藉部分独居或空巢老人;也让结对的孩子们感受“爷爷奶奶”的爱,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十多年来,“模拟家庭”依然继续着,目前有30多对。在“模拟家庭”里,没有血缘关系的爷爷奶奶和孙辈们,已经建立起一条无法割舍的感情纽带,爷爷奶奶用真情真义,关爱着下一代,而孩子们用自己的热心、关心,让爷爷奶奶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