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想看看是否可以申请到一双品牌老人鞋,没想到,一个问询电话打去后,家住闵行区的钱老伯和老伴随后遭遇一番“热情操作”:专车接送、健康讲座、专家问诊、打折“名额”、煽情劝说……最后老人花了五六千元,买下6瓶“保健品”。
望着没有国食健字等标识的“保健品”,钱老伯越想越不对劲,“是不是受骗了?”他致电本报新闻热线,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也希望老年朋友看到此类广告不要轻信。老人坦言,自买下“保健品”后,老伴因为自责,好多天吃不好、睡不好。
诱饵!广告单送老人鞋,老人渐入“圈套”
“天冷了,我们本打算买两双保暖鞋 ,看到广告后,正好符合心意,我就打电话去询问了。”钱老伯指着手中的广告纸说,在这张广告纸上,红色粗体字写着:“为节省巨额广告费,现企业拿出1000双保健鞋,联合美虢生物科技公司发放给符合条件者——66周岁以上、上海常住居民、夫妻优先。”
钱老伯拨通电话后,工作人员非常热情,表示钱老伯和其老伴均符合条件可报名 ,本想告知鞋子尺码,没想到,工作人员连连表示不需要老人上门取鞋,而是会安排人员来接他们 。“第二天一早就有车来了,把我们接到了宝山区的牡丹江路附近 。”钱老伯回忆说,等他们走进一幢商务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后,钱老伯惊讶地发现,办公室里已有很多老年人,不下二三十位。
不多时,一个自称留学归来、精于中医专业的“医生”讲诉自己的“辉煌”履历,并且告知老年人如何保健。宣讲中,这位“医生”还时不时带着老人呼喊“我要健康”等口号。1个多小时后,老人们被一一安排到诊室中就诊。
“当时,我就想走了,却发现走不了了。”钱老伯说,他谎称上厕所,工作人员会一对一陪着他去 ,连打个电话也被劝阻。
上钩!“新药”包治百病?掏钱买了一疗程
在随后的一对一“看病”过程中,“医生”很严肃地指着钱老伯的手掌纹说 ,他的身体多个地方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医生”随即给老人开了近十万元的保健疗程,说坚持服用他们公司最新研发的“药”,能保证“吃好”老人所有的病。
“凭掌纹说我老伴将来还会得阿尔茨海默症,吃他们的‘药’,可以预防。看到她心动了,又忙说会争取最大限额的优惠名额,可以打对折,而且买‘药’会帮助他们完成业绩 ,很需要我们支持。”钱老伯说,他不相信,所以没买,但老伴害怕得病,加上心软,“一磨二泡”后就买了一个疗程。
6瓶药丸,每瓶30粒,打完对折后,总价要5000多元,见到夫妻俩没带这么多钱 ,两名工作人员专程“护送”他们去自动取款机上取款。“临走时,他们把鞋送给我们了,但我们花了好几千块钱,拎了几瓶‘药’回来,心里不是滋味。”钱老伯无奈地感叹道。
家住普陀区桃浦地区的林阿姨也述说了自己和钱老伯相似的遭遇。同样的产品、同一家公司,不过工作人员带她去的地点位于共和新路某商务楼内。“我第一次去时没有买,隔了两三天,他们又打电话来,说是请到了一位教授给我看病。”林阿姨说,当时这位“教授”看诊多时后开了“方子”,希望她购买6万多元的“保健品”,并“预言”老人如果不吃,不出一个月就会中风 。
林阿姨坦言,最终没买,是因为她前几年被“忽悠”买过几万元的“保健品”,“很是上当”。之后她参加活动的次数少了,尤其是对于这些养生保健课后的买药环节,更是警惕。
真相!赠送的鞋非正品,涉事地大门紧锁
记者看到,钱老伯提供的“保健品”瓶身上写着品名“D+N心脑通源d-核糖N-乙酰神经氨酸凝胶糖果”,生产厂家为山东科举药业有限公司 ,经销商为美虢生物科技公司,以及配方和食用量、不适宜人群等。但正规保健品所需必备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国食健字”和“保健食品”(俗称“蓝帽子”)标识均未标明。
记者根据“保健品”标注经销地址,来到了宝山区牡丹江路上某商务楼 ,楼下企业铭牌中并没有“美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但在11楼找到了挂牌的办公室。虽然是工作日,但当时大门紧锁,未见有人进出。记者随后询问楼层保洁人员和“邻居”办公室,对方都回答说“不清楚”。
那老人们收到的“足力健老人鞋”是正品的吗?记者走访普陀、嘉定区的多家足力健老人鞋专卖店时,工作人员均表示,从商标、材质和设计等细节来看,老人收到的足力健老人鞋是仿冒的 。“我们也经常遇到老人拿着广告纸,问我们是否送鞋,我们也觉得很奇怪。”工作人员如是说。
记者致电“足力健保健鞋”400电话,接线人员直言:“我们不会发传单到居民信箱 ,这是不法分子进行的推销活动,千万不要联系,而且公司已经在处理此事。”
在走访钱老伯、林阿姨所住的小区时,记者注意到,在电子门的信箱下方,废纸篓里不时能看到类似广告。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老人所在的各自小区居委会。居委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没有收到居民前来反映此事,但他们会引起重视。
“目前社区会通过讲座 、宣传栏等形式,向老年居民宣传防骗等信息,有时会让社区民警给老人们‘现身说法’。”居委工作人员说,日常也有居民来居委询问,接到活动电话或是看到告示,询问是否是居委组织的。“希望居民遇到类似广告、电话,不要轻信,可以询问子女或是社区 ,帮助老人辨别。”
警方提醒
家人子女要多助老人防骗
市治安总队潘仁华警官介绍 ,近期宝山警方就处理了一起“八旬老太执迷保健品,5天内转账数万元”的案件。当这位82岁老太第二次欲转账49700元给一位中医大师时,儿子苦口婆心劝说这是诈骗 ,但老人不相信,坚持要汇款,儿子无奈之下报警,后在民警劝说下,老人最终不再汇款,并且之前的近4万元汇款也如数追回。
“不法分子抓住了老人们的消费心理,针对老年人群设计宣传计划,完全契合老人想健康、治好病的想法。”潘警官提示说,老年人自身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家人子女也一定要提醒老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更不要相信商家的夸大宣传和小恩小惠,尤其是打着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很多都是三无产品,连一般的食品都算不上。
“如遇到诈骗,希望老人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 ,及时报警。”潘警官也建议,老人家属要多陪陪老人,减少其孤寂感,同时给老人说说类似新闻,减少老人上当受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