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跨沪浙,两地新亮相

金山、嘉兴山塘老街“升级”为一座大景区,游客领略独特的“连体”古镇风韵

2020-10-16    作者:本报记者 程 峰

10178.jpg


       “站在这座桥中央,一脚在浙江,一脚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与嘉兴平湖广陈镇的山塘村仅一河之隔,又分别被称为北山塘和南山塘,通过一座200年的古石桥——山塘桥相连。

       近日,两地联合宣布,沪浙山塘老街正式开街,一座400亩的跨省景区——“明月山塘”已建设完毕,这两个历史上人员往来密切的村子正共同创建一座4A级景区。游客们既能领略独一无二的“连体”古镇风韵,也能享受不失新意的田园休闲生活。




三桥相连,两地变成一家



       山塘桥是一座三跨墩式梁桥,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是长三角范围内少见的跨省景点。获悉山塘老街正式开街的消息后,不少好奇的游客前来一探究竟。“两条老街不是已经连了两三百年了,为何说是刚‘开街’呢?”

       对此,山塘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吕春华表示,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 2018年3月起,两个村名相同、人缘相近和地缘相亲的山塘村开始共同打造“明月山塘”旅游项目,即通过开展老街整体改造提升项目等,打造一座两地协同发展的4A级景区,一座崭新的三孔石拱桥——明月桥正是为此而新建。

      “如果只有山塘桥的话,游客需要在同一座桥上走回头路。多了一座桥,就能形成一进一出的浏览路线。” 吕春华称,除了这两座桥外,山塘桥东面还有一座4年前重新翻造的山塘河桥,它是座公路桥,主要供车辆行驶,这三座桥连起了400亩的跨省景区。

       眼下,两村实现了风貌统一,原本破旧的房屋焕然一新,恢复了“白墙黛瓦观音兜”式的建筑风貌,防洪景观河岸、百姓戏台、游客服务中心、琮璞文化苑和对岸的老码头、半亩方塘公园等景点也都已建成,供游客边走边逛,感受老街和山塘河两岸的美景。




两条老街,承载历史记忆



       和很多老街一样,南北山塘老街也有自己的历史记忆。两条老街在清顺治年间已具集镇雏形,并在日后长盛不衰。

       廊下镇山塘村村民沈引芳在老街上开了一家名为“山塘阿婆”的杂货店。据老人回忆,以前这条街上有茶馆、杂货店和肉铺等,对岸的南山塘老街上有面店、饭店和邮局等,还有不少村民前来摆摊,热闹不已,“大约十年前,两个村的很多年轻人陆续搬到城里住了,这里才越来越冷清。”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打造“明月山塘”项目时,两村都用心设计承载历史记忆的景点。在300多米长的老街上,除了新开的几家“老底子”酒店和餐馆外,早年山塘邮政代办点的场景也得到重建,纪念广陈镇名人、宋代著名画家赵孟坚的墙画也颇为引人注目,在半亩方塘公园内,反映早年农民摆摊售卖自家农产品景象的铜像也同样吸引眼球。




一次旅行,体验古镇风韵



       据了解,以南北山塘老街为中心的“明月山塘”景区目前正在进一步提升相关业态,已开设的店铺也会逐步调整和延长营业时间,从而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吕春华表示,除了观景、购物和品尝美食外,“明月山塘”景区还能呈现比较“原汁原味”的集镇和田园风貌,值得游客深度体验,“举个例子,在这里,每天早上6点到8点,就有村民来摆摊,沿街店铺也几乎都开门营业。入住民宿的游客,都能感受这种远郊老集镇才有的早市氛围。”

       她还表示,目前景区内已有十几家民宿,都集中在景区北部,且各具特色,“其中的‘江南莲湘’民宿是全市为数极少的五星级民宿之一。刚开业不久的青檐民宿本身又是一座版画艺术中心。在所有的民宿里,游客们都能学习如何制作莲湘糕等廊下特色食品。”



交通小贴士:

    乘坐地铁1号线,至莲花路站出站换乘莲廊专线,至廊下中学站下车,换乘廊下2路至山塘村(廊下)站,步行约17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