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列高铁 9辆公交 两天走遍沪苏通4座城

2020-10-09    作者:本报记者 程 峰

       今年7月,沪苏通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全线设9个车站,其中,南通至上海之间,坐高铁最快只需1小时6分钟,耗时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给想去旅游的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久前,记者从上海出发,坐了5列高铁和9辆公交车,在两天时间里游览了沪苏通沿线的太仓、常熟、张家港和南通,打卡了这些城市的美食小吃和旅游景点,完成了一场“沪苏通高铁2日游”。

       两天的时间,行走4座城市,长三角日益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让旅行不再仓促,说走就走。




第一站:太仓



       沙溪古镇,少有的“原汁原味”

       这次“沪苏通高铁2日游”,第一站是太仓。

       9月12日上午7点55分,记者在上海站坐上C3852次列车,约45分钟后到达太仓站,二等座票价21元。

       在高铁上,邻座的正好是个太仓人,得知记者准备去沙溪古镇玩,他推荐可以尝试一下当地的双凤爊(音:āo)鸡,“去古镇吃碗爊鸡面,那里的古镇老街一点儿也不嘈杂,也没有过度的商业开发,称得上原汁原味。”

      到达太仓站后,坐上了太仓219路公交车,可以使用上海的紫色公交卡刷卡乘车。需要提醒的是,这条公交线路差不多要60至80分钟才有一班,记者幸运地坐到了9点发车的一班。

      大约40分钟后,车辆行驶至中荷社区站。下车后,沿着白云南路往北步行大约10分钟后,到达了沙溪古镇景区入口。

        一路往西,登上利济桥,两岸的河畔老宅墙面斑驳陆离,虽然看上去有点残旧,但别有一番历史的韵味。相比之下,其他不少古镇新刷的墙面可谓白得发亮。




来碗肥实的爊鸡面



       过桥后,沿着西市街,一路来到热闹的中市街,这里商铺林立,售卖手工艺品、特色服装、传统糕点和小吃的应有尽有,百年老字号“裕强斋”也在这条街上,30元就能吃上一碗地道的爊鸡面。鸡肉酥而不烂,面汤也很浓郁。

      店老板还很热情地介绍了爊鸡的做法。原来,当地人活杀草鸡,放血去毛,洗净内脏后,先煮至半熟,稍加冷却后,再放入有老汤的爊锅中,按秘方放入多种佐料,以文火焖煮。揭锅时,所爊之鸡皮色锃亮,丰腴肥实,香气沁人。




有嚼头的肉松骨头



       除了爊鸡面,沙溪还有一个特产——肉松骨头,“太仓肉松很有名,它的原材料就是这个肉松骨头上的肉。做肉松时,要去皮除膘剔骨。但师傅不会把精肉全剔光,有些不适合炒肉松的地方,就用来烧煮成这道很有嚼劲的菜。”古镇上的当地人介绍。

      逛吃逛吃,游览沙溪古镇差不多半天就够了。从古镇返回太仓站,花了三刻钟,需要提醒的是,太仓的出租车没法使用上海交通卡。






第二站:常熟



虞山风光无限好



       中午时分,从太仓站出发,坐上开往常熟的C3710次高铁,二等座票价18元。座位还没坐热,20分钟后,常熟站到了。

       出站后,一眼就可以望到虞山,远远望去,它就像这座城市背后的一峦屏障。和很多城市的名山景点不同的是,虞山位于常熟古城区的西北部,可谓半入古城,游客前去观光很方便。

       在常熟高铁站附近,乘坐5路公交车,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到了虞山公园站。和太仓一样,这里同样能用上海的紫色公交卡刷乘。

      上虞山。随着山间步道盘旋而上,起初觉得跟在上海爬佘山看到的风景差不多,爬了差不多40分钟,山腰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观景平台,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常熟的全貌,大气又漂亮。

      爬了差不多1小时后,就来到了名为桃源涧的景点。桃源涧位于虞山北麓,上部涧身狭长,涧底大石平铺,中部巨石坦荡,每逢大雨过后,水流都会从石坡上飞泻而下,声如鼓琴击筑。涧中突兀的盘形大石上刻着“桃源涧”三字,为清光绪年间稷山居士陶睿宣所书。根据当地传说,姜太公曾隐居于此涧的源头处。再往上攀登,路面都由碎石和老树根镶嵌铺成,别有一番情趣。




山脚下来碗蕈油面



       逛了这个景点后,记者来到了山脚下,沿着中山南路往北走。步行将近3公里左右,到达位于寺路街上的兴福老面馆,在那里吃了碗当地特色的蕈(音:xùn)油面。

       一碗虞山野生蕈油面35元,价格不算便宜,但用料十分地道。浇头用的是当地特产的野生菌——蕈,吃起来鲜美异常,口感远胜一般的菌菇,“新鲜采下的蕈是又嫩又鲜的,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用盐水浸泡四个小时,再用特制的菜油熬制。最后把蕈放入油锅中爆透,再移到旺火上,加酱油等佐料,水分挥发后,用作浇头的蕈油就制作完成了。”店老板说起制作过程来头头是道。

       爬完山,吃完面,坐常熟5路公交车回到常熟高铁站。准备开启此行的第三站——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