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门口的便利店也快要‘开张’了,太好啦!”近日,家住浦东新区南码头街道龙馥社区的居民们开心地互相转告。居民口中的便利店既不卖食品也不卖饮料,却也可以开架自选。这种设在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内,可以享受日托、助餐、养老咨询、老年活动室等服务的便利店就是养老便利店。倘若这些还不能满足需求,不要紧!位于临沂五村的南码头社区为老服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中心,不仅有日间照护中心、社区食堂、养老顾问岗,还提供辅具租赁、医疗服务等,是街道范围内各类养老资源的枢纽所在……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们为南码头的“养老旗舰店”。
家门口便利店惠及周边小区老人
“现在不用大老远跑到地段医院量血压了,家门口的便利店就好量血压。”家住临沂七村的范阿姨告诉记者,自从临沂路沿街新开了一家养老便利店,老人们的生活半径就缩短到了15分钟。微型助餐点、微型日托、微型助浴、便民服务、辅具租赁、理发、心理咨询……这间包含各种复合型功能的便利店实际只有260多平方米。
据工作人员介绍,临沂路上这家便利店原本是闲置的员工宿舍,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这个空间独立了出来,被分割成了拥有书画室、健康小屋、影音室等带独立院落的养老服务空间。“就连这个门牌号都是为了便利店而生的。”原来,临沂路93号原是根本不存在的门牌号,临沂七村居民区书记申请后,公安机关才正式将“绿铁皮”挂了出来。自此,这家养老便利店就成了临沂七村以及附近六村、八村和一村老年居民家门口的活动场所。
根据老人需求各有侧重
事实上,每家便利店都不完全一样,尽管有日托、助餐、养老顾问、老年活动室的“标配”要求,但根据每个居民区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各便利店都各有侧重。例如,在临沂二村和临沂六村,家门口线上服务平台已上线,街道整合了市场化的优质资源,在家政、助餐、健康、法律和便民这些方面为居民提供线上服务。而东盛居民区的“和合聚”则是“小空间大用途”的便利店样板间。
刚刚启动的六里二社区便利店和将于本月底运营的龙馥社区便利店也有自己的特色。南码头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王莹介绍说,与其他助餐点不同,“来到六里二便利店,老年人可以吃到热炒”。为了解决原先客饭品种单一的问题,六里二便利店启用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餐食,老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品,后厨帮忙加热好就可以享用了。“后厨都是蒸汽加热,没有油烟,菜的品种也丰富了很多。”
龙馥社区便利店则增加了智慧养老展示空间,老人们在体验智慧养老设备设施后,还可在辅具租赁平台下单,把“高精尖”设备带回家。
为街道老人提供养老“一条龙服务”
如果家门口的养老便利店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那么位于临沂五村的南码头社区为老服务一体化运营管理中心则整合了街道各类养老资源。王莹告诉记者,该中心囊括了老年协会、老体协、老发中心、老年基金会等各个涉老部门的项目和活动,还提供日间照护服务和养老政策咨询服务,还可以远程帮助老人申请长护险。“争取能做到老人进一个门,就解决所有涉老问题。”
今年84岁的陆阿婆就享受到了南码头街道养老的“一条龙服务”。6年前,身体健康的陆阿婆进入“旗舰店”的日间照护中心享受为老服务。6年过去了,随着年岁渐长,陆阿婆的身体大不如前,“旗舰店”工作人员建议老人转至街道的长者照护之家过渡一段时间,等熟悉了机构的模式后,工作人员将根据阿婆的身体状况评估结果给出最适合阿婆住养的机构建议。
此外,街道的养老院、日照中心、长者照护之家还会定期派出专业康复师、社工,为社区里的老人做机能康复活动,手指操、高尔槌球、音乐疗法等,颇受老人欢迎。
现在,南码头街道的27家养老便利店、6家“高配版”便利店和1家“养老旗舰店”已将原本碎片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整合了起来,形成了一张精细化的养老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