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雕花楼修缮后重新开放

2020-08-10    作者:记者 吴玮

       本报讯   作为“最美”雕花楼之一的杜氏雕花楼,经过1年多的维护修缮,日前重新对公众免费开放。



老建筑修缮如旧



       此次经过1年多闭馆修缮,杜氏雕花楼重新对外开放。“保存得比较完整,特别是木雕雕花非常精美。”从杨浦区特地赶来看楼的沈老伯不由感叹,像这样保存完好的老建筑,现在已很难看得到了。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杜氏雕花楼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曾是当地名绅杜岭梅的住宅。上个世纪30年代当地拓宽中山西路时,拆除了住宅南部的部分院落,现存有四进,包括前楼、走马楼、后屋与厢房,占地面积有611平方米,现为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杜氏雕花楼所在松江区仓城地区,从秀野桥到大仓桥之间,目前被列入松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的杜家建筑有十余处,包括杜氏雕花楼、杜氏宗祠、杜氏佛堂等。



精美雕花很抢眼



       第一、二进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第二进的正厅是客厅,东西两侧各有房间,透过花格木窗,能看到南侧的小花园。进入到天井,二楼的绿植藤蔓垂落而下,在微风中飘动着,为老宅增添了不少生气。“回”字形的木楼形成传统的走马楼风格,屋檐与黑色的滴水瓦组成框景。东边一侧的侧门外,竹子做篱,形成窄小弄堂,可以直通主路。

       穿过过厅,跨过宅门,朴实的仪门背面雕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字。仪门以北的天井被一层楼高的白色花园墙分割成三个小空间,中间为通道,东西各有相对独立的鹅卵石铺地小花园,花园墙上的窗棂不同于常见的灰瓦拼接图案,是花形的琉璃瓦,翠绿色为粉墙黛瓦带来一抹生动。

       整体建筑的精华是第三进的雕花楼,建于民国时期。朝南的正立面一层和二层建有外廊,从立柱、挂落、栏杆扶手到门窗额枋均覆盖了丰富的雕刻。记者在现场看到,雕梁画栋,图案各不相同,有千姿百态的花卉、重峦叠嶂的山水、郁郁葱葱的树木,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别是腰檐枋木雕有双龙戏珠的造型,非常的精美。同时,雕花楼的部分细节也能看到西式的雕花图案和西洋建筑材料,如铸铁围栏等。



展示更多非遗文化



       作为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杜氏雕花楼在内部多处介绍和展示了顾绣、草龙舞、十锦细锣鼓、皮影戏、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表示,今后这里将会不定期地举行皮影戏、剪纸、书法等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市民走进雕花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疫情防控需求,杜氏雕花楼目前实行流量控制,同一时间段参观人数不超过30人,超过限流人数时将分批进入。个人参观无需预约,团队参观需要预约。参观时,市民游客需要出示绿色随申码,全程佩戴口罩。



链接


地址:松江区中山西路266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公交线路:地铁9号线至松江大学城站,换乘松江公交5路至永丰小学站,步行约200米。


08119.jpg
081110.jpg
081111.jpg
081112.jpg


杨建正 吴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