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志愿者”上岗 专管垃圾误时投放

2020-07-20    作者:本报记者 吴 玮

      “现在非垃圾投放时间,请收回,到定点时间再来投放,谢谢配合!”清晰的女声提示着,一位错过垃圾投放时间的居民,不得不拎着垃圾袋“打道回府”。最近,在嘉定区南苑七村居民区,新近“上岗”了一位“智能志愿者”。这位只在非定时投放时间段工作的“志愿者”来了将近一个月,曾经经常出现在小区垃圾厢房门口的一包包不明垃圾,渐渐消失了。




“智能志愿者”专管误时扔垃圾



      上午,在南苑七村小区,记者见到这位“智能志愿者”,它实则是一个方形盒子,安装在垃圾厢房顶部,内置红外感应、语音播报等功能。每天上午7点至9点、晚上5点半至7点半的垃圾分类投放时间,这位“志愿者”显得安安静静的,但一旦到了垃圾分类非定时投放时间,它便开始全神贯注投入工作。在120度的感应范围内,如果发现有人投放垃圾,“智能志愿者”便会进行自动语音提示,通过手机软件连接设备后,不仅能让社区工作人员掌握实时动态,还能与垃圾厢房正对面的专用监控设备联动,记录下误时投放垃圾者的身影。“现在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少了。”正在值守垃圾厢房的志愿者王阿姨说。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社区干部、志愿者做宣传督导,但实在做不到24小时覆盖。”凤池社区居委会副书记王菁说,居委辖区内有南苑三村、五村、七村三个居民区,都是建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小区,现有2172户居民,其中外来租户达到了三分之一。垃圾分类一年多来,大部分居民已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的习惯,不过还是会有一些人在保洁人员、守厢志愿者不在点位时,悄悄地将垃圾放在垃圾厢房门口。




上红榜的多了,上黑榜的少了



       6月中旬,首个红外感应设备作为试点,“上岗”至小区垃圾投放点。对于不按规定乱扔垃圾的个别居民,红外监控警示设备不仅会自动提醒,也会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实时张贴在垃圾厢房一旁的“红黑榜”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红榜名单洋洋洒洒满满几张A4纸。居民李阿姨说,上个月看到楼道口有居民偷放垃圾,她就赶到居委去说明情况,不一会儿保洁人员就把垃圾收走了,而她的户号也上了红榜。“如果现场看到有人乱扔,我一定会劝阻的。”李阿姨笑着说,“多管点闲事没什么不好,总归家门口越来越干净了。”

       “上红榜的居民越来越多了,只要是定时定点做得好的,或者帮忙劝阻的居民,都能上榜。”王菁说。相反,“黑榜”记录下的是居民误时投放的一个侧影或背景,可能只有投放者知道这背影是自己。即时张贴后,黑榜起到教育的作用,对于多次上黑榜的居民,居委会连同城管执法人员上门劝阻教育,并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现在上黑榜的明显少了,7月至今就一个,如果居民表示下不为例,黑榜即时就撤下。”

       据嘉定工业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南苑七村等小区先行试点运行红外监控警示设备,促进提升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意识,目前来看,试行效果很好,而这样的“智能志愿者”有望进驻到辖区内的更多居民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