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到期无法兑付 合同竟“自动”续约

投资公司用高额返利引人“上套”,停止兑付的前几天还在大肆吸收存款

2020-06-24    作者:本报记者 吴汝琴 程 峰

      “一年期的合同被迫一续再续,究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我们的钱还有希望要回来吗?”6月19日,本报头版刊登了《“每一步都错在哪?”》,揭露了高额返利背后的陷阱,引发强烈反响。读者冯丽丽致电报社,讲述了她和其他老年人被某投资公司一步步“套路”的过程。




毫不知情中合同竟“自动”续约了



       几年前,冯丽丽成为了上海封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投资客户。“年利率10%以上,兑付一直正常,连双休日、节假日都能兑付。”

       自当年签订第一份合同以来,冯丽丽基本上保持每年续约一次的频率,几年来陆续投入了100多万。2019年6月,本想着等合同到期就把所有的钱取出来,没想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冯丽丽又收到了一份新合同。

      “新合同的合约期是2019年6月到今年5月,签名也不是我的。”冯丽丽到投资公司询问情况,她的业务员轻描淡写地表示“是我帮你代为签订的”。冯丽丽事后了解到,有不少客户和她的遭遇类似,公司不仅不履行到期的合同,反而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续约了。

       冯丽丽展示的新合同显示,该合同期为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为2019年6月到期的合同续约。合同上个人信息由业务员代写,合同落款均为上海封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但后来发现,上海封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11月注销,公司法人代表在几乎同一时间新注册了一家珠宝玉器公司,转做珠宝玉器生意。但当时并没有任何人告知我。”




律师站台给你吃“定心丸”  开年会只为吸引追加投资



       带着疑问,冯丽丽和其他投资人参加了公司于去年12月召开的投资人年会。年会上,老板表示自己“身家一亿元”,就算公司坐吃山空,也能支撑个一年半。老板还搬出了公司的法律顾问,“律师当场说,该公司合同他均已看过,全部合法合规,请大家放心购买。”年会现场,公司又不失时机地搞起了抽奖,并且宣称“凡是当场投资满150万元,就可以获得高额珠宝玉器一份”,现场气氛热烈,很快有人掏钱追加投资,据与会投资人估算,“年会现场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

       这一次,冯丽丽变谨慎了,没有现场追加投资,回家后还特意上网查了该法律顾问的资质,显示确实为本市某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律师都打包票了,应该没问题吧,心就稍微定了点。”但年会后没几天,冯丽丽就再也收不到每月兑付的利息了。“我有个朋友更惨,前几天刚追加投资,公司就通知停止兑付了。都知道付不出钱了,前一天还在向我们要钱,究竟是何居心?”




投资公司实地探访:人去楼空 不肯当面对质



       日前,冯丽丽收到了公司的告知函,上面写“公司将逆势而上,从7月起每月公布营销方案,并从客户中挑选优质代表,与其商讨策略”。

       近日,记者陪同冯丽丽等投资者前往这家珠宝玉器公司,却遇到了铁将军把门。透过玻璃窗,能看到的是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单间,里面仅陈列着几张简易圆桌,十来把椅子,以及几台电水壶等基本用品。记者询问了周边商户,大多表示该公司员工上班时间不定,一个星期见不到几次。物业表示,该公司租的房子是“楼里面积第二小的一间”。

      “这也不像是号称身家上亿的公司啊?”一同前去的另一名投资者陈大可当场拨通了公司郭姓副总的电话,对方表示“对公司发的告知函内容并不清楚”。该副总在电话里反复强调,公司能够兑付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对陈大可提出的“为何3月到期的资金,至今拿不出来”的质疑,始终避而不谈。对客户想当面对质的要求,也以“家里有事”为由推脱。

       冯丽丽告诉记者,自去年年底以来,该公司隔一段时间就会发一份告知函,给出的期限也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拖,大家对公司都已经不信任了。有老人曾经前往公司讨要欠款,反而收到了所谓的“敬告函”,说要追究“闹事者”的法律责任。“我们是受害者,结果反而我们成了违法者?究竟是谁不懂法?”(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