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觉得安心的呀,现在楼道里干净了,夜里没有电瓶在充电,可以睡个安稳觉了!”家住黄浦区悦来小区的居民张阿姨笑着说着。最近,地处老城厢附近的悦来小区成为中心城区率先装上电梯智能识别系统的小区,每部电梯有了智慧“眼睛”,可以自行阻止电瓶车上楼 ,在延长公共电梯的使用寿命的同时 ,更是杜绝了电瓶在楼道充电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智慧“小眼睛”专盯电瓶车
“居民们一直和我们反映,邻居家的电瓶车就这样直接开进电梯,停在楼道里,晚上从自家拉出拖线板,接上电瓶直接在楼道里充电,往往一充就是一晚上,大家都特别担心万一线路漏电或是发生火灾该怎么办?”小区物业经理周晓英说,悦来小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建成的高层楼房,有16层高,装有3部电梯,每层15户,目前居住着225户居民。而居民们普遍担忧的电瓶车进楼、拉线充电的现象,一直是困扰小区的老大难问题 。
5月底,悦来小区进行了老旧电梯改造工程,由黄浦区房管局和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试点在电梯监控中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据安装方上海三意楼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德新介绍 ,该系统采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 ,一旦电瓶车进入电梯时,系统自动识别,通过智能计算进行判断,阻止轿厢门关闭,让电梯停止运行,同时,电梯厢内发出闪光和语音提示,只有电瓶车离开电梯,电梯方可正常运行。
“电瓶车上楼,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请勿将电瓶车驶入电梯,谢谢!”6月12日一早,记者在现场看到,只要有电瓶车进入电梯轿厢,电梯内一角的“探头”就会闪光并发出这样的语音提示。除非电瓶车退出电梯厢房,否则怎样按电梯的关门键 ,电梯门都不会关闭。而居民们推的自行车、婴儿车、轮椅等,都可以正常进入,不会被电梯阻拦。
设“堵”的同时也有“疏”
那骑电瓶车出行的居民,要给电瓶车充电怎么办 ?记者注意到,大楼外的公共空间共设置了3个自行车停车棚,停着一辆辆自行车和电动车,车棚内安装着若干充电装置。居民徐先生正将电瓶车停在充电装置前 ,停好车、接上电后,他拿出手机扫码付款。“这个装置挺好用的,微信扫码后付款,1块钱可以充电8个小时,充电好了,自动关闭,剩余的钱会退回来。”徐先生说。
黄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辖区内不少社区听说了这个智能系统,纷纷希望尽早安装,黄浦区今年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各小区老旧电梯改造的过程中进行推广,让社区从源头上阻断电瓶车进楼道充电的隐患,确保居民安全。
设“堵”的同时,也有“疏”。为解决社区居民电瓶车充电问题,黄浦区至今已完成了辖区内165个老旧小区的电瓶车充电桩建设,覆盖面达到60%以上,今年将继续推进在50个老旧小区完成电瓶车充电桩的安装 ,让更多居民在楼下就能给电瓶车安心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