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正式启动 首批45种辅具可租 最高补贴3000元
“家门口就能租到电动轮椅了!”
2019-11-28
作者:本报记者 吴汝琴
能分段抬起的智能护理床、一个人也可以操作的电动轮椅,在家里就能进行上肢锻炼的康复训练仪……这些康复辅具,现在都可以在社区租到了。相比花上一大笔钱去买也许用不了太长时间的康复设备,每天只需几元或是十几元的租金,也能使用相同品质和功能的康复辅具,也许性价比更高。
日前,“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在沪正式启动,45种康复辅具产品被列入首批试点。市民政局表示,随着试点的深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产品目录将会适时调整。
根据需求调整产品目录
“用起来很方便,操作也简单,我自己都能控制。”在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里,姚阿婆第一次体验了电动轮椅。只要轻轻拨动轮椅右侧扶手上的按钮,轮椅就能轻松前进、转弯、后退。姚阿婆说,前不久自己摔了一跤,腿脚有些不利索,但“买了轮椅,等腿好了也就用不上了。没有轮椅,想出门又不方便”。而令姚阿婆开心的是,她看中的这款电动轮椅,现在在社区就能租赁到了。全市16个区的70个街镇被列为首期试点单位,万里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租赁这些康复辅具的价格如何呢?80岁的王阿婆看中了一款进口助行器,半年租用的费用是1800元。据了解,凡是本市户籍60周岁至74周岁的低保、低收入老年人,75周岁(含)以上的老年人,都可申请租赁服务补贴,补贴金额是租赁价格的 50%,每人每年的补贴上限为3000元。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王阿婆租赁这款助行器,半年只需900元,“如果买的话要近六七千元 ,现在一个月才150元,还是很划算的。”王阿婆说。
市民政局残疾人福利处处长孙晓红介绍,首期试点的45种产品都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的。“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会对产品目录进行调整,优胜劣汰、更新补充。如果一款产品长时间租赁为零,那它就可能会退出产品目录 。同样的,如果老年人对某款产品的呼声很高,那它就有可能被纳入目录。”孙晓红表示,目前辅具租赁周期为半年起租,今后也会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动态调整租赁周期,使租赁机制更加灵活。
现场体验 送货上门
据悉,在首期70个街镇试点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的基础上,今年底首先覆盖至少30%街镇,在16个区全铺开;2020年新增40%街镇;2021年实现全覆盖。现在,市民只需拨打962200社区服务热线,就可以查询到附近的服务点,可以到服务点现场体验试用或办理租赁。产品目录中的所有康复辅具,在任意一个服务点都可以租赁到。
各试点单位也都有提供专业服务的租赁服务商,这些服务商全都具备专业资质和能力。服务商会推荐合适的产品让老人进行现场体验。如果确定要租赁,由服务商负责送货上门并安装,同时指导老人或家属如何使用。租期内如果遇到产品损坏、维护保养、更换等问题,都可以和租赁服务点联系、咨询,由服务商提供相应服务。
孙晓红表示,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工作的推出,既可以提高生产厂家设计、生产受老年人欢迎的康复辅具的积极性,老年人也可以花更少的钱就能把品质优良、性价比高的设备搬回家。“更重要的是,服务商将全程跟踪,向老年人提供贯穿始终的康复辅具使用指导、维护保养等服务,免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