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战线上的一对伴侣
2025-10-27
作者:陈泽锋
26年前的深秋,在浦东新区烈士陵园工作的爱人告诉我,她整理资料时发现有位女烈士名叫季云,1950年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地点和事迹“不详”,属于保密。国庆期间,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在央视热播,吴石、朱枫等隐蔽战线上的英雄形象闪耀荧屏。我俩蓦然想起那位沉默了几十年的季云,应该不会再沉默了吧?
果不其然,季云的英雄事迹已为人所知,《沉默的荣耀》里的台工委武装部长张志忠就是她的丈夫。季云(亦作“沄”),1921年生于江苏南通银行世家。抗战烽火中,她辗转至上海求学,在务本女中(今上海市第二中学)期间积极投身救亡运动。1940年秘密入党后,奉命考入暨南大学教育系,后转入江苏教育学院任党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汪伪时期,她组织阅读进步书籍,秘密发展四名党员,成功驱逐汉奸教官。1944年8月毕业后,她先后任教于苏州中学、苏州女中和江苏三中,继续执行上级党交付的任务。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不久,季云被调到上海开展地下工作。24岁时,已是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第二年结识了张志忠。
张志忠,1910年生于台湾嘉义一个赤贫家庭,1932年入党后辗转至延安抗大学习,抗战胜利后奉命参与组建中共台湾省工委。1946年2月抵沪后,不仅与几位台湾省籍中共党员接上关系,还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季云,两人一见如故,喜结连理。同年6月,妻子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丈夫肩负台工委委员重任,携手渡海奔赴宝岛执行潜伏任务。
潜入台湾后,季云辗转嘉义商业职业学校、台北第一女中、大同中学等多所中学执教,同时广泛搜集并传递情报。张志忠则担任了中共台湾工委委员、武装工作部部长,奔走于台北、嘉义、新竹之间组建武装力量。直到1949年岁末,因叛徒出卖,他俩在台北万华同时被捕。
在保密局南所的阴森牢房里,未满三岁的儿子小羊被塞进监牢作为诱饵。每当刑讯室的惨叫撕裂寂静,孩子便惊恐哭喊。眼见儿子染病皮肤溃烂却无药可医,季云心如刀绞。十个月后,当孩子终被允许出狱时,她紧抱儿子泪如雨下——这一去,竟是永别。此后她利用监狱允许的通信机会,字字泣血地宽慰公婆,叮嘱亲人照料孩子,给儿子留下遗书:“你的父母是为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在狱中她更是怀念海峡彼岸的父母双亲,但是为了执行神圣的使命,她只能弃家不顾。
1950年深秋,季云被移送军法处,遭遇更残酷的刑讯。与此同时,掌握大量机密的张志忠面对利诱与酷刑始终不屈,在狱中高唱《国际歌》鼓舞难友。蒋经国两次亲临劝降未果,竟以季云性命相威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张志忠最终选择坚守信仰。1950年11月18日,季云从容就义,年仅29岁。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血洒马场町刑场。连狱警都私下赞叹:“这才是共产党真正的硬骨头!”
他们的孩子扬扬在叔叔抚养下长大,从泛黄的家书中拼凑出父母的模样。读了母亲留下的遗书,方知自己的身世。1968年,他本欲借服役金门之机投奔大陆,却因“匪谍之子”身份被派往高雄。他不愿为杀害父母亲的国民党效劳,绝望中在台北旅店自杀,与父母在另一个世界团圆,年仅20岁。
由于历史原因,这对伴侣的英雄事迹被长期封存。直到1998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追认夫妇二人为革命烈士。
如今,我们终于能轻轻拂去时光的尘埃,让这曲用生命谱写的红色恋歌,在历史的长河里永远回荡。我们不仅要铭记季云张志忠夫妇的荣耀,更要记住千千万万在隐蔽战线上隐姓埋名献出一切的无名英雄。他们的信仰,已化作星辰,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