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 水
2025-10-16
作者:张家康
在没有用自来水的岁月里,吃的水和用的水都靠肩挑和手拎。那时候,家家都备有两口大缸,一口大,一口小。大缸盛吃的水,小缸盛用的水。我生长在长江边,吃的是长江水,用的是井水。井水要用椋子一椋子一椋子地拎,椋子形似水桶,却比水桶小得多。江水要用水桶一担一担地挑,有自己去挑的,但大多数人家都是请挑水工去挑,一担水大约二分至五分钱。挑水工在当时是专门的职业,他们赚的是辛苦钱。
我大约十三四岁时,就给家里挑水了。最初,母亲心疼我,怕我挑不动,特意借来一大一小的水桶。母亲没有挑过担子,哪里知道这大小不一的两只桶,担在肩上是多么的不协调,被称为“背担”。我就这样挑了几天的“背担”,后来还是别人提醒,才换了一副相配的水桶。
到了江边,只见一条长木凳放在江水之中,那是用来从江里取水的“站脚”。走上长木凳,弯腰下蹲,先用葫芦瓢一瓢瓢把两只水桶舀满。然后,扁担上肩,弯腰起身,抬脚起步。真的应了一句话,看别人吃豆腐牙齿快。一担水放在我肩上,竟是那么的沉重,走在路上摇摇晃晃,水桶里的水随着踉踉跄跄的步子跳起了舞,一路走一路洒,挑到家里,两桶水竟连一桶都不到。
一担水从江边挑到家,有一段较长的路,足有一二千米吧,途中好几次要放下担子歇歇脚。可渐渐地,我总觉得挑着一担水,中途歇好几次脚,面子上过意不去。我发现挑水工中途从不歇脚,诀窍就是能把肩上的担子从一个肩膀换到另一个肩膀。可我只会用右肩,右肩压得红红肿肿,中途怎能不歇脚呢?
挑着一担沉重的水,要在行走中换肩,着实不容易。我细细观察挑水工换肩的技巧,也照猫画虎跟着学:行走中的我把身子轻微地向左转动,右肩上的担子也随之移至左肩,左手再轻轻地接过肩上的扁担。整个动作稍有迟缓,担子就会由肩头滑落。学会了换肩,我再也不用单肩挑水,可以一鼓作气把一担水从江边一路挑到家了。
换肩学会了,可取水还是笨办法,从肩上卸下水桶,一瓢瓢舀,既费时又耗力。挑水工取水是桶不离肩的,只见他们站在木凳上,身体略微前倾,稍稍耷肩,把桶半倾着放入江水中,迅疾把水舀入水桶,然后,一手拎起桶,伸直腰,另一手压实扁担,借力把满满的一桶水提了上来。接着稍一转身,以同样的办法,从江水中再舀满另一桶水。我偷偷地模仿,倾身、耷肩、手提,从一开始的不协调,到后来动作熟练。
进县城工作后,吃的不是江水而是井水,挑江水也就变成了挑井水。那时,我已成了挑水“熟练工”,挑水的技巧早已掌握,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笨拙、吃力。我那时候在机关工作,年纪又轻,一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下乡,家里的饮用水就成了难题。我只能在下乡前和中途回来时挑水,水缸、大小澡盆、坛坛罐罐,我把家里凡能盛水的容器,全都灌得满满的。
挑水虽是微不足道的体力活,可当你熟练地担荷起满盈盈的两桶水时,意味着你已由少年步入了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