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月饼的记忆
2025-10-08
作者:钟正和
刚读小学那会儿,学校斜对面有一家出售各类零食糕点的小铺子,一到中秋节令,会有月饼供应。那时候的月饼都是筒装的,一筒四个,包装纸被油晕染成一个个通透的斑点,光看这些斑点就足以让人馋得直咽口水。
无奈的是,我兜里空空,只可闻香,不能品尝。那个年代,小小年纪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树立远大理想,我一直都没想好。不过那一刻,我的理想陡然冒了出来,不是参军,不是做医生,也不是当老师,而是要成为一名小店营业员。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家家户户经济条件宽裕了些。每逢中秋,亲友们相互间比平日里热络了些,走动多了,月饼成为馈赠或是待客时,不可或缺的吃食。只是,早年的月饼,品种不多,口味亦不如现今丰富。其中,有一款五仁月饼,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中秋送礼的头牌。
记得某年的中秋前,外公特地嘱咐外婆:“到街上买五仁月饼,8个。”这种送礼的月饼,通常会由铺子用纸绳呈十字捆扎,上覆一张菱形红纸,给隆重包装一下。摇身一变的它,瞬间让人感觉身价倍增。
买回家的月饼,会被外婆锁进橱柜里,看似触手可及,却又求而不得。家里的孩子们望眼欲穿之余,忍不住一再询问:“还有几天才过节?”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中秋月儿明,大姨、娘舅们携家带口,赴外婆家共度佳节。
晚上赏月时,拆了包装的月饼,被放进瓷盘中央——象牙色的边缘,棕色的底部,边角突起,看上去鼓鼓的。那凹凸的花纹和字迹特别清晰,整个儿是一副骄傲的样子。
当月饼被外公用小刀切成四块的一刹那,浓郁的香味当即弥漫开来。早就眼巴巴望着桌上的月饼,嘴角挂着口水的孩子们,对美食的渴望,已如洪水猛兽般难以抑制。
只听外公轻唤一声:“来咯!吃月饼咯!”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待纷纷拿到外婆递来的月饼,便围在一起开吃了。
小时候吃五仁月饼,我绝不会囫囵吞枣,而是先咬一口,然后从它的横截面仔细观察里面的馅料。除了芝麻粒、瓜子仁、花生仁,还有那会儿的我无法辨识的核桃仁、松子仁。
通常,我会把馅料掏出来,分成小堆,等把月饼皮吃了,再来吃果仁。有时兄弟几个,还会比赛谁吃到的仁儿多,以此验证谁的运气好。
五仁月饼的馅料里,会夹杂着红绿细条状的东西。听外公说,那叫“青红丝”。这物事,搞不清到底是橙皮还是什么做的,红红绿绿的,嚼在嘴里,涩涩的,是一种很奇特的口感,暧昧得很,我一般都是抠出来先过过嘴瘾。
我的表弟,极不喜欢吃这玩意,嫌有一股怪味。每次吃月饼,都是将它从饼里一条条拣出来,丢弃到桌上。
至于我呢,则对馅里的另一样配料特别不适应,它就是冬瓜糖。因为有了此物,我吃五仁月饼时总是小心翼翼的。我曾不止一次在心里暗暗责怪制饼店家:你说你,啥不好放,为啥偏得放这冬瓜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