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上海巾帼

2025-08-14    作者:张永安

  1937年7月—1945年8月,上海妇女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纷纷投身抗日洪流。除就地参加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活动,全力支援前线外,大批优秀妇女通过各种渠道投奔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前方杀敌,后方援军。

  许多青年女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中共地下党的宣传和教育,激起了爱国热情,她们中有的是得到父母的支持、亲戚朋友的帮助而参军的;有的则是瞒着父母悄悄远走的;还有的是因参加革命活动暴露身份而由中共组织安排转移的,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举。

  不足200名师生的中华女子职业补习学校就有29名女学生到了抗日根据地。她们到抗日军政大学等参加学习培训后,有的到连队直接参加对敌作战,有的在抗敌剧团做宣传工作、到战地医院(医疗队)救治伤病员、担任电台报务员,也有从事政治、经济工作,或回上海做地下工作,与敌伪作斗争。

  泉漳中学有胡娟、陶家芸等17人先后投笔从戎,走上抗日前线。后被分别编入新四军二师、四师的赵先和钱正英等经过乔装打扮,在中共地下交通员的带领下,历经艰险,通过敌人封锁线到了解放区,开始了军旅生活。

  她们中不少人在枪林弹雨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据统计,为抗日而牺牲的新四军中上海女性有30余人。她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29岁,最小的只有16岁。新四军军部的施奇,在皖南事变中镇静地译发电报,保持与中共中央的联络,坚持到最后一刻。不幸被捕后,惨遭敌人活埋。新四军一师一旅战地服务团是一支100多人的文艺工作部队,女性占五分之一,其中80%是上海人。曾在该团的陈琼林在一次战斗中,为了保护重要文件,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1939年通过中共上海地下党介绍去抗日队伍的医务工作者就有100余人。在新四军六师十八旅后方医院里,有许多上海女医护工作者,她们分别来自上海红十字总医院和广仁、仁济、同德、仁和等医院,在阳澄湖畔收治新四军伤病员。其中女护士张立清在一次战斗中以身殉国。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及所属淞沪支队也有一批上海籍女战士,从事民运和医护工作。卫生员宋丹辉在浙东三年的数十次战斗中抢救伤员110多人,精心护理,成为伤病员“最爱戴的人”,为革命胜利保存了火种,后随军北撤,享有“战斗英雄”之称。

  由上海从军的朱凡,担任中共苏州县横沔区区委书记时,不幸被俘,她绝不吐露有关秘密,宁死不屈。日军用麻绳的一头系住她的一只脚,另一头系在汽艇上,把她活活拖死。祝塘民运大队长林杰也被敌人残忍枪杀。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上海女青年李珉能歌善舞、文武双全,在战斗间隙为战士演出活报剧,热情宣传抗日救国;在驻地做群众工作,在与老百姓拉家常中传播革命道理,深受部队官兵和老百姓欢迎。一次在行军中,她为掩护伤员,遭日寇机枪扫射,光荣牺牲。噩耗传来,部队首长陈毅悲痛不已,为此赋诗一首:“革命流血不流泪,生死寻常无怨尤;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八路军120师的李林原是上海爱国女中的学生,129师中的王根英和山东纵队的陈若克原是上海女工,她们都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战中英勇献身。

  鼓励子女参加人民军队的上海妇女也屡见不鲜。如静安区曾英有7个子女,她经常向子女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她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下,这些子女先后参军杀敌。市民陈翠嫦积极鼓励、动员和支持5个子女参加革命,而子女们也不负众望,杀敌立功,捷报频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妇女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历史将永远记住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