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军营舞会
2025-07-31    作者:叶 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社会上兴起一股“跳舞热”,这股风也刮进了军营。

  营区周边的厂矿企业、街道、学校和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地方同志提议多举办一些军民联欢舞会。这可难住了我们这帮兵哥哥。为啥?因为我们大都是“舞盲”,走正步可以,跳舞嘛,不会。

  身为负责组织军营文化生活的宣传干事的我,曾为此一筹莫展,茶饭不思。

  部队历来重视文化工作,上级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基层官兵学习跳舞,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

  雷厉风行是部队的传统,政治处迅速拟订通知下发部队,各连队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跳舞。一时间,营区附近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学校里的音乐老师被“一抢而光”,被请到部队教战士们跳舞。

  跳舞是高大上的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舞种比较多,比较杂,战士们大都是土老帽,零基础,“赶鸭子上架”。怎么办?摩登、拉丁、探戈、华尔兹太复杂,整不了,我们要求从最简单的交谊舞并四开始学。

  按常理出牌,按标准操作,交谊舞都是两个人一组,男女搭配。这下难题大了,野战部队基层连队都是男兵,哪来女兵配对?卫生队仅有五六个女兵,僧多粥少。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因地制宜,干脆不分男女或男扮女装,只要两个人能在一起走几步就妥了。

  一段时间后,团首长要检验一下部队学跳舞的成效,要求我们以点验的方式把他们召集到团部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于是,政治处做出方案,每天晚上抽三个连队到团部灯光球场举行舞会,要求90%的战士参加;50%的干部参加,超过部分每参加一人另加1分。我们聘请了两名文化馆的舞蹈老师,加上四位营教导员,组成裁判组,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成绩。我既是裁判组长,也是舞会的总导演,“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整整一个星期,团部灯光球场成了军营大舞台,热闹异常。各连队官兵按个子高矮排列组合,高个子的兵,穿白色衬衫,代表男宾;矮个子的兵,穿草绿色的衬衫,代表女宾,然后男“女”配对。当悠扬的舞曲响起,球场上灯光闪烁,大家翩翩起舞,自娱自乐,跳得既投入,又有范儿,虽然有人不那么协调自然:踩脚的,绊腿的,跟不上节奏的,让人啼笑皆非……

  别样的舞会,别样的风景,酿出别样的美好时光,镌刻在内心深处,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