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骨铁硬”陈顺通

——为抗日沉船、为争气诉讼

2025-07-21    作者:徐 鸣

  陈顺通,浙江鄞县人,14岁就到上海,靠吃苦勤奋,从船员做到船运公司经理,后在中国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资助下于1930年9月创办独资的中威轮船公司,先后买进4艘轮船跑南北洋、日本等航线,被誉为“船王”。

  义无反顾沉船抗日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利。随着一些重要港口失守,宁波镇海口的战略位置显得越发突出。因为那时候许多抗战所需的战略物资,均由上海租界装船运往镇海口,然后用小船驳运,再通过陆路进入金华等地,最后送到抗战前线和内地。所以自 1938年年初起,中威轮船公司的“太平”轮就肩负重要使命,悄悄停靠在镇海码头,随时准备响应国民政府战时特别措施,必要时自沉于甬江出海口主航道,犹如1937年8月12日,中威公司的“源长”轮与40多艘船只一起,作为军事防御工事自沉于江阴要塞。

  到了 1939年6月,日军为了登陆镇海,开始新一轮大轰炸。从6月23日至6月25日三天里,日军飞机连续出动了51架次,投弹300余枚。镇海一带的防卫形势顷刻紧张起来。6月27日,“太平”轮船长接连收到两封电报,一封电报是将“太平”轮沉没的指令,另外一封则是老板陈顺通给船长的嘱咐:“太平”轮自沉前要挂好国旗,同时将船首指向宁波陈顺通老家的方向。 6月28日晚上约8点,3550吨位的“太平”轮在夜色中启航,沉船命令下达后,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一股浓烟冒出,“太平”轮像一个醉汉般地摇晃了一下,然后开始慢慢下沉。沉船的消息传到上海,陈顺通几乎是以泪洗面,因为自沉船只相当于自毁家产、自毁业务。特殊时期,即使拥有再多金钱,也无法从国外订购到船舶。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陈顺通毁家纾难义不容辞。沉下去的轮船,在江面上构筑成一条阻塞线,有效钳制了日军舰队沿长江西进的速度,为长江下游军政机关等安全转移腾出宝贵时间,保存了中国长期抗战的实力。

  抗战时期拒绝伪职

  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虽然中日关系已经十分紧张,但由于国民政府一直与日本政府保持贸易往来,且陈顺通作为“中国船王”,早已名扬日本商界。于是在日本国内运输船只紧缺的情况下,日本“大同海运公司”在1936年主动找上门来,向中威公司租借货轮。经过讨价还价,大同公司最终借到“顺丰”和“新太平”两艘轮船,租期皆为1年。陈顺通同日本人经常打交道,清楚日本人阴险得很,为了防止日方违约,陈顺通还附加购买了轮船保险。但1年后,“七·七”事变爆发,中日经济关系也跟着交恶,所以眼看船只归还期限就要截止,大同公司耍赖,以各种理由不履行合同,既不归还船只,也不支付租金。

  由于战争因素,使得航运业利润大增,日本人不但不归还陈顺通的那两艘轮船,更想得寸进尺,希望凭借陈顺通在国内航运界的威望以及会说日语的特长,充当日寇傀儡。在劝降虞洽卿不成后,日本特务和汪伪政府官员数次登门与陈顺通交涉,威胁只要陈顺通愿意与日本人合作,出来主持上海航运界,汪伪政府将会帮助他追讨回那两艘轮船,否则永远别想。

  面对如此卑劣手段,有着宁波人“石骨铁硬”性格的他怎么能屈服,陈顺通一口拒绝,每次都当场顶回去。在民族气节上,陈顺通是毫不含糊的,他多次对家人坦露心迹:“国家危难之际,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所作所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其次要无愧于列祖列宗;最后是要让我的子孙后代能抬起头做人。如果有一天我外出不能回来,其他没什么事情,就是不肯为日本人做事而遭不测。”

  对于日本人的无赖,陈顺通丝毫不买账,决定只身前往日本,去讨回船只和租金。到达大同公司后,却得到那两艘轮船被日军强征的消息,且因为大同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无法进行赔偿。这一结果对于陈顺通,无异于晴天霹雳。在巨大打击之下,陈顺通回国后大病一场。此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

  追讨两轮锲而不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举国欢庆。

  陈顺通自沉船只的抗日义举,受到国民政府表彰,获得抗日战争二等功勋,并担任对日索赔委员会委员等职务。陈顺通也同时启动了中威公司对日索赔追讨,拟订索赔方案,递呈全套索赔证据,请求国民政府代为索赔。且陈顺通亲自致函盟军驻日最高长官麦克阿瑟将军,但进展缓慢。

  原来“新太平”轮早在抗战初期,于日本北海道触礁毁坏;“顺丰”轮则在1944年沉没于中国南海。而当时船只的营运者依然是大同公司。该公司不仅对陈顺通隐瞒真相,且中威公司为两艘轮船购买保险所获得的赔款也被日方侵吞。

  陈顺通对于日本人的卑劣嘴脸与奸诈手段极为震惊与愤怒,即使对日索赔进展迟缓,陈顺通依旧念念不忘自己钟爱一生的航运业,准备拿出100万美元,到香港订购两艘二手轮船。陈顺通更坚定表示:为抗战自沉“源长”轮、“太平”轮不可惜,但租借给日方的“顺丰”轮、“新太平”轮,我一定要讨回,且租金随行就市,一分不能少。遗憾的是壮志未酬,一代船王陈顺通于1949年11月14日在上海常德路寓所病故,年仅54岁。

  但是陈家并没有放弃。经过陈家三代人近70年努力,终于在2014年打赢官司,指定账户上收到了来自日本商船三井株式会社2.3亿元人民币赔偿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