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景祺拍马得宠惹大祸

2025-05-13    作者:米 舒

  汪景祺(1672—1726),字无巳,浙江杭州人,他是户部侍郎汪霖(从二品)之子,其兄汪贝祺是礼部主事。汪景祺是世家子弟,少有才名,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他19岁考取秀才,考举人考了22年,至41岁方才中举。后又参加三次会试,皆名落孙山。狂妄自大的汪景祺自知科举之路渺茫,于是转向投靠高官,于雍正二年经人脉疏通,结识陕西布政使胡期恒。经胡推荐,汪景祺向刚平定青海之乱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献书一封。

  时在陕西独揽大权的年羹尧接到一封书函,打开一看,此信将其比作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韩琦、范仲淹,还说唐宋名将与年羹尧大将军相比,恰似“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从而凸显出年羹尧是当今“宇宙第一伟人”“圣贤豪杰备于一身”。汪景祺自称此生不能瞻仰大将军,则“此身虚生于人间”也,这些谄媚之词,让人读之咋舌,但年羹尧读完心里十分受用,随即将汪景祺召为府上的入幕之宾。

  汪景祺因献媚得宠,他跟随年羹尧出征时撰写《西征随笔》,用文字记载他与年羹尧的交往与所见所闻,文中尽显溢美之词,年羹尧读之,甚为满意,倍加赞许。由于汪景祺赞年羹尧“功高韩信”“智胜孔明”,拍马成红人,过上了非常惬意的生活。

  可惜一年后,年羹尧与雍正帝的矛盾日益尖锐,雍正是个精明而好大权独揽的主子,对位高权重、居功自傲的年羹尧心生不满。在他授意下,弹劾年羹尧的奏章日益增多。雍正先贬其为杭州将军,随后将其关入囹圄,逼年羹尧自尽。命人查抄年羹尧家产时发现了汪景祺写的《西征随笔》。雍正一口气读完,恨得咬牙切齿,狠狠批道:“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由雍正指定大臣严审,汪景祺在文中吹捧年羹尧,还不至于死罪,但雍正在《西征随笔》字里行间找出三大罪状:一是汪景祺以“皇帝挥毫不值钱”,讥讽圣祖康熙乱用钱财;二是以《功臣不可为》一文,挑拨君臣互相猜疑;三是对康熙谥为“圣祖”有异议,又说雍正的年号用“正”字不妥。于是以“大不敬”罪名,将汪景祺“枭首示众”。并按雍正御旨,将汪景祺的头颅长期悬挂在宣武门最热闹的菜市口,并且一挂就是十多年。汪的家庭也遭严处,其妻流放于黑龙江为奴,其兄弟、侄子均被革除官职,发配至宁古塔。其五服以内的宗族人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而更厉害的是,雍正在此事发生后第二年,因恶汪景祺为浙江人,停止了浙江的乡试、会试,让浙江无数寒窗学子失去了考试资格,直到三年后才取消禁令。

  雍正死,乾隆登基,左都御史孙国玺上奏建议处理汪景祺这颗惨不忍睹的骷髅头颅,原因是枯骨在通衢要道,有损城市形象。乾隆顺势采纳,并下令赦免了被流放的汪景祺家族,此时离汪景祺被斩已有十年之久。

  汪景祺因落第而干谒,以献媚拍马,失其书生人格。信口开河,奉承阿谀,投年羹尧之所好。当他意识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时,年羹尧已入死牢,汪景祺头颅遂成骷髅,一挂十余年。

  汪景祺献媚屈从权贵,又妄议天子,文字不加检点,因此惨遭大祸。三百年后,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评曰:“汪某诌词满筐,然《功臣》一论,实开清代讽谏文学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