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麟”

2025-04-29    作者:刘效仁

  祥瑞,又称“福瑞”,指吉祥的征兆。出现彩云、风调雨顺、禾生多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出现等,即被认为是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吉祥预兆。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对河清海晏、时和岁丰、天下太平的美好向往。无疑,也成了历代帝王用以美化统治合法性,装饰政绩功德的一种政治图景。

  由国家组织编写的史书,曾专设《符瑞志》,记载前代或历代出现的祥瑞,共分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五类。其中“麟凤(龟、龙、白虎)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为最高等级的瑞兆。

  麒麟居“五灵”之首,身份高贵、身价珍贵,非同寻常。晋征南大将军杜预所撰《春秋左传·集解》亦说,“麒麟者,仁宠也,圣王之嘉瑞也”。麒麟出现,代表着圣人治世,万物祥和,预示太平盛世来临。

  传说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冬十月,帝行幸雍祠五峙,获得“白麟”。既作白麟之歌,还将原年号元朔改为元狩,以庆嘉瑞。又传,宋太宗亦获过麒麟,当时也是满朝称贺。

  仍然还是传说,孔母颜氏在怀孕时梦见麒麟,后生下了孔子。《史记· 孔子世家》则载,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落泪,“吾道穷矣”“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即去世。

  可到目前为止,尚无确凿证据证明麒麟的存在。当然,那些传说也有可能系误认,误读,及至以假乱真,假假真真,真假莫辨。

  虽有“凤凰、龟、白虎”之类“嘉瑞”灵物,可缺了麒麟,自不免遗憾。是故,越发刺激了一些帝王及臣民对麒麟的渴盼与期冀。古代一品武官补服上,即有麒麟一图。既然没有麒麟,更无法将其捉拿归案,呈给皇上,以歌执政有功、御下有术、化民有德,那就为制造或臆想一个麒麟,提供了可上下其手的宏大空间。《明史·成祖本纪》记载,“真腊进金缕衣,琉球中山王供马,榜葛刺贡麒麟”。据称,永乐十二年三宝太监郑和在非洲意外地见到了长颈鹿,误为“麒麟”,就策划让榜葛刺派人将其进贡给大明宫廷。

  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朱允炆,当时的朱棣乃为燕王。后武力夺了侄儿皇位,尽管时间已过十几年,但百姓和臣子中仍有人认为继位不正统。明成祖朱棣忽然接到奏报,榜刺国奉表来贺,竟带来千古难得一见的瑞兽“麒麟”。嘉瑞来朝,皇恩浩荡哈。不仅预示着天下太平,当朝皇帝也是个好皇帝,还有谁敢说来路不正吗? 那份惊喜与讶异,可想而知。

  当使团进入南京时,堪称观者如堵。终于看到了头生肉角,马蹄牛尾,浑身花纹,脖子长长的“麒麟”,虽天生异相,可与古书的描述不太一样。在永乐帝于奉天门举行的盛大迎接瑞兽大典上,也有臣子心生狐疑,可毕竟没人见过真麒麟。何况朱棣当即表态,榜葛刺进献麒麟有功,立着有司赏赐。金口玉言,文武百官全部拜伏于地,山呼万岁,庆贺皇上得此顶级祥瑞。

  除了高调迎瑞盛典,超规格接待来使,表彰重赏,比如在第二年命使臣携诏书前往榜刺国赏赐该国国王和王妃,还开起了研讨会、颂赞会,一时间举国欢腾,普天同庆。大学士沈度献《瑞应麒麟颂》称,“盛德之隆,天眷之至,实前古未之有也”。 户部尚书夏元吉也献《麒麟赋》;朱大帝还授意画师绘制《麒麟图》,好在这幅画至今存于台北的故宫,为这场献瑞闹剧留下了铁证。

  大明天子喜欢麒麟的消息,不胫而走。后来,天方国等亚洲三个国家也纷纷效仿,跟随郑和回来的船队进贡麒麟。自然,都是从非洲地区转运而来。于是,一头头长颈鹿,走进了南京城。

  说到底,这是封建帝制谄媚政治的产物。武则天时期,为佐证以周代唐名正言顺,则多制造假祥瑞,更有人争献假祥瑞以求升官发财。这无疑也是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