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之死

2025-04-29    作者:朱林兴

  刘封(?—220年),长沙(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武艺高,性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刘封忠于刘备,无二心,对蜀汉是有功的。但最终却为刘备赐死而拔剑自刎。

  刘封被赐死,一般认为他有二罪:一是,关羽北伐曹,刘封拒援,致关羽败亡;二是,刘封侵凌孟达,致其降魏。

  刘封有过,但不足以赐死。我认为刘备赐其死的这两个理由并不成立。先看第一个理由。刘封是刘备养子,身份贵于关羽,且与关羽无隶属关系,可以不接受关羽求援。但关羽拥有假节钺权,代行刘备权力。从这个角度讲,刘封拒援关羽,确有不当之处。但问题出在关羽,更在刘备。关羽为人高傲,与刘封,包括其他许多人关系都不好,更在于关羽北伐曹魏有悖隆中策:“占领荆益两州,尔后兵分两路夹击曹魏。”但关羽北伐曹魏自作主张,事后才报告。关羽一直处于孤军奋战中,即使关羽直向宛洛,围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令曹操发抖而企图迁都。尽管关羽形势大好,也未见刘备出兵支援。这使曹魏和东吴有机会左右夹击关羽,致使关羽形势迅即逆转。当关羽要求刘封相助时,则为时已晚,吕蒙已袭荆州,关羽在曹、孙大军夹击下,军心涣散,无心应战。孙权更是倾其全力,对关羽穷追猛打。再说,刘封刚拿下上庸,立足未稳,刘封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难以出兵”为辞拒援,无可厚非。何况,刘封仅有3000兵,又上庸距关羽战地有500里山路。故,刘封即使应援关羽也无济于事。关羽败死,势在必然。关羽北伐事关蜀汉安危大局,而刘备始终对此事袖手旁观,令人费解。

  其次,第二个理由也不成立。孟达降魏责任不在刘封,而外因在刘备,内因在孟达自身。孟达原是刘璋的将领,归刘备后立过功。刘备一方面派孟达于前线,任太守,率军进攻上庸,另一方面,派刘封统领其军。显然,刘备对孟达不信任,引起了孟达的严重不安。孟达势利,属出尔反尔者。他知拒援关羽,必无好果子吃。正是内外因素促成孟达叛蜀降魏。

  其实,刘封被赐死,其因有三:

  一是刘备缺乏自省精神。据上分析,孟达降魏,关羽败亡,主要责任在他。但他没有丝毫反省,反而嫁祸于刘封,将刘封当作替罪羊;

  其二,刘备在用人和处罚干部上严重偏心,执行双重标准,把不该杀的刘封杀了。蜀汉之所以难成一统天下大事,刘备胸襟欠坦荡,格局不大,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封建帝王传位机制,这是根本原因。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间,帝位由禹将尧舜选贤制改为继承制后,历代王朝都视“民天下”为“家天下”,皇家的三亩自留地。帝王继位依据的是基因血统,首先是长子继位。唯如此,似乎才能保住封建统治者权益。由此,即便帝位继承人是智力障碍者或吃喝玩乐的二流子,也非他莫属,而绝不许外人染指。刘备虽有“明君”之称,但在皇位继承上绝对不会革旧鼎新,越雷池半步。孟达叛曹魏后写信劝刘封降曹魏,信中说“刘备所虑所疑都围绕废立之事。而你是刘备重点疑虑对象,随时有杀身之祸。你弃蜀归东,才是上策。”刘封严拒。他一回到成都,就让孟达言中。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主之后难制御,劝先主除刘封”,此言正合刘备之意,立马赐刘封拔剑自刎。足见,“拒援关羽和孟达降魏” 仅是刘备除刘封,为阿斗继位扫除障碍的借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