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举办评选“世界五大球王”的活动,引起世界球迷的浓厚兴趣,投票者众多,最后被评上的是巴西贝利、英国马修斯、阿根廷斯蒂法诺、匈牙利普斯卡什和中国的李惠堂。
李惠堂在上海生活了5年,后来几度前来上海参加比赛,他在黄浦江畔卷起了一阵阵足球旋风,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在上海惊艳亮相
1925 年,李惠堂20岁,他从香港来到上海。
他来上海是一个偶然。他和邻家女孩廖月英青梅竹马,相爱已久,可是,父亲李浩如坚决反对,私自为他定亲,并定下举行婚礼的日期。李惠堂知道后坚决反对,为了躲避父亲定下的婚事,与恋人廖月英坐轮船私奔逃到上海。
李惠堂来上海之前已经在球场上初露锋芒,引起人们的瞩目。
1923年5月,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李惠堂首次代表国家队前往日本参赛,中国队首战以三比一战胜菲律宾队,又以五比一战胜日本队。消息传回国内,全国球迷热烈欢呼,上海《申报》也刊发新闻表示祝贺。
李惠堂来上海后在中秋节举办了婚礼,还谋得了一份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保险员的工作,每天前往位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上的金门大酒店上班,至于踢球,只能在业余时间过把瘾。
是金子总会闪闪发光,是玫瑰总会鲜艳开放,上海的足球场上,李惠堂终于闪亮登场。
事情是这样的,1925年10月11日,李惠堂来到天文台路(今合肥路)中华棒球场,观看上海乐群足球队和西联队(上海西人足球联合会)的足球比赛。比赛开始,上半场零比零结束,下半场乐群队连负三球,这让上海的球迷哀叹不已,李惠堂也沮丧地走下看台准备回家。这时,乐群队的大将哈元贞跑过来和他打招呼,原来哈元贞认识李惠堂;他一听李惠堂来上海定居了,赶忙邀请他喝茶,并热情地邀请他加入乐群队,李惠堂答应了。
李惠堂刚加入乐群队,球队就要和来访的朝鲜高丽球队比赛。 1925年 10 月 18 日,乐群队与高丽队比赛开始,李惠堂穿上9号球衣首次在上海亮相,他在场上来回奔跑,踢进三个球,引起全场轰动。在球迷的欢呼声中,乐群队以三比零轻松战胜朝鲜队。
第二天,《申报》作了报道:下午3:10,裁判员乐秀荣哨声一鸣,双方开始比赛。乐群队前锋乘势出击,中锋李惠堂大显身手,传递盘球,咸有步骤,大为观众赞许,引得欢呼四起。欢呼声中,突见李君仆身踢出一球。球势准急,“高丽”守者不及抵制,乃入球门,而胜一球焉。3:35,李惠堂又踢进一球,上半场二比零……
李惠堂原来在足球上的卓越表现,毕竟不是发生在上海,当时也没有电视实况转播,所以上海观众未能目睹他的球技,仅仅知道他的大名,如今亲眼所见,加上报纸报道,李惠堂在上海一战成名,成为球迷心目中的英雄。
独门绝技惊天下
1926年元月下旬,上海第14届万国足球锦标赛在上海棒球场开幕。所谓万国足球赛,是各国侨民在上海组成的球队所举行的比赛,第14届万国足球赛第一次同意上海的中华足球队参赛,中华足球队由上海的几个球队中若干优秀球员组成,李惠堂担任中华足球队队长。
中华队参加的第二场比赛是对外侨劲旅葡萄牙队,中华队只有赢了葡萄牙队才有资格参加决赛。这场比赛至关重要,李惠堂从37名队员中挑选了14名成员,组成一支劲旅。
李惠堂队长恳切地对球员说:朋友们,球战如下棋,一子错满盘皆空,一支球队如果不是精诚合作,唇齿相依,而是貌合神离,牵一发而动全身,求有佳绩,绝不可能。
2月 6日下午,中华足球队和葡萄牙足球队的决赛开始了。报纸报道:“观众之多,为前所未有,场外车水马龙,一时几断绝交通。场内外观众犹如潮涌。万头攒动,人满为患。当时观众达六千人以上。国人占十之八九,而葡人及其他国籍,仅三四百人。”
三时许,运动员入场,李惠堂领衔的中华队队员身穿深黑条白底运动服,挺着胸膛,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赛场;葡萄牙队身着白色运动服进场。
3:07,裁判员吹响银笛,一场激战爆发。当比赛进行到3:17的时候,李惠堂奔上前抢球,突然,他一个踉跄卧倒在地,场上的观众发出一片遗憾的惊叫声,中华队的队员大叫不妙,葡萄牙队的球员满脸高兴。就在这个时刻,李惠堂伸脚踢救,但见那足球猛然飞起,朝对方的球门飞去,葡萄牙队的守门员一愣,刚要拦截,就见足球已经破门而入,中华队以一比零领先。
卧倒射球,轻易进球,全体观众惊呼“绝技”,现场掌声如雷,欢呼声震天动地。
葡萄牙队毕竟也骁勇,上半场最后5分钟就夺回一球,双方一比一踢成平局。下半场开赛后6分钟,李惠堂用力一脚,将球向葡萄牙一方球门飞去,守门员纵身夺球,可是晚了,足球已飞进了球门。裁判员鸣笛,中华队又获一球,以二比一领先。接着,李惠堂又踢进一球,中华队以三比一领先。比赛结果,中华队以三比二获胜。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纸盛赞李惠堂的球艺:“李惠堂球艺可谓出神入化,亚洲各国鲜有其匹!”李惠堂仰卧射门技巧,被上海球坛传为神技。
上海有三项最高等级足球锦标比赛,分别是西联甲组冠军赛、高级杯冠军赛和中华足联甲组冠军赛。1927年至1928年,李惠堂率领球队先后参加这三项比赛,均荣获冠军。
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李惠堂,上海球迷津津乐道,李惠堂的名字响彻上海的千家万户。上海坊间有了新的流行语,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后来离开上海,但仍然让上海球迷念念不忘。1935年10月,他代表香港队回到上海参加第六届运动会。
10月10日,第六届运动会在上海体育场(现称上海江湾体育场)举行,全国有20多个足球队参加,最后是香港、广东、上海和马来西亚华侨等4队决战。
冠亚军决赛那天,晴空万里,现场涌来十多万观众。《申报》的标题十分醒目:“球王李惠堂,与沪人相别数载,风采依然,十余万观众,为看球王球艺而来者,居其大半。”比赛结束,李惠堂立刻被球迷层层包围了。
据李惠堂后来回忆:“踢完球就被球迷所包围,个个要求签名,纪念册、手帕、散纸片、帽子,甚至签到衣服背上……他们大部分喜欢我签国文,但有些硬要签英文,弄得我一身臭汗,应接不暇。经过90分钟苦战的疲乏,躯体已摇摇欲坠。我看看大时钟,原来我不知不觉已站上一个半钟头做签名的苦工了。”
李惠堂的足球生涯,前后共有24年之久。李惠堂最为怀念的是他在上海的5年,他在上海创造的业绩,使他成为公认的“亚洲球王”,而上海观众对他的爱戴,始终温暖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