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杭州吴山,见山顶有座城隍庙,又称周新祠。道长曰:杭州百姓为纪念浙江按察使周新所建。周新在杭州为官时救灾免税、安民扶困,决疑案、平冤狱,成全了当地百姓心中寄托“青天不灭”的美好愿望,故至今香火不绝。
周新(?—1413)是广东南海县人,世居广州城南高第里。周新少时好学能文,性耿直敢言,遇事不平则鸣,不屑阿谀之徒。洪武年间以诸生身份进入太学,建文元年以乡贡进士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
周新办事精明干练,为官清廉。朱棣夺权后,为永乐帝,授周新监察御史。他在考察吏治、侦办案件中,注重细察严查,弹劾贪官污吏,从不避其背景势力之大。朝中权贵对周新十分忌惮,称其“冷面寒铁”,因他认准的理,谁也不买账。
在明朝洪武、永乐两朝,因天下初定,武官居功自傲,对地方文官恣意欺凌,周新大胆上疏,各级武官不可欺辱府、州、县各级文官,文武官员相见时须用平等礼节相待。翌年,周新任北京巡按御史,他再次上疏,凡在北京流徙的犯人由本地官员直接处理,无须送报国都南京审批。这些奏章,朱棣“无不允”。周新以“善于断狱”著称,他亲自查办案件,在蛛丝马迹中决断疑案几十起,被当地百姓奉为“青天”。冯梦龙的《智囊》、黄瑜《双槐岁钞》与张岱《西湖梦寻》等作品中均有描述其巧破迷案。
永乐三年,周新被提拔为浙江按察使(三品),主管全省刑狱和监察。当时浙江冤案堆积如山,受冤百姓闻听周新赴任,纷纷前来告状,周新一一明察秋毫,许多悬案得以水落石出,无辜者得以平冤昭雪,百姓蜂拥前来致谢,周新一律婉言谢绝。有人到周新府上送去一只烤鹅,家人推辞不得,只好收下。周新回家后,将烤鹅挂在家门口示众,更得当地百姓拥戴,称之“廉使”。周新生活简朴,其妻早年靠缝纫手艺补贴家用,丈夫仕途通达后,她依旧荆钗布裙,粗布淡饭。周新好微服出访,他为了调查县令贪污腐败,故意扮作犯人入狱访案,查明真相后将受贿者撤职查办,贪官恶霸闻听周新之名,皆胆战心惊,不敢任性妄为。
朱元璋、朱棣执政时,亲兵锦衣卫气焰嚣张,捕杀官吏不经过司法机构。一名锦衣卫千户(五品)在浙江欺压百姓,肆意索贿,周新毫不迟疑将其捉拿审查,不料该千户用钱行贿,逃至南京,向锦衣卫头子纪纲求救。纪纲是朱棣手下红人,骄妄不可一世,他派人将周新押送京城,周新一路上受尽酷刑拷打,押至京中,体无完肤。纪纲在朱棣面前诬告周新,朱棣偏听偏信,居然责问周新,周新正色道:“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召擒奸恶,奈何罪臣?”朱棣理屈词穷,勃然大怒,命人将周新推出斩首,周新临刑时大呼:“生有直臣,死当作直鬼!”周新死后,朱棣后悔之:“枉杀之矣!”纪纲玩“指鹿为马”,被比他更狠毒的朱棣凌迟处死,周新冤案才大白于世。
锦衣卫享有独断专行的特权,始于朱元璋、朱棣执政时。他们肆意剥夺“三司”(刑部、都察院与大理寺)的执法权,残杀良吏与无辜者,加剧了朝政执法的混乱与社会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