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本选有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朱熹等宋朝著名文人写过的优美游记散文,至于山水田园类的诗词,更是层出不穷。莫非宋代人也很喜欢旅游?
果不其然,宋代出门旅游的民众较前代更为普遍。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风华正茂的少年,男女老少,包括众多女性,皆乐在其中。举世闻名的杭州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断桥残雪等美称,就是在宋代形成的。
史学家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人喜欢旅游,得益于当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繁忙景象。从中可以窥见宋朝商业和市场的繁荣。宋代人喜欢旅游,还得益于充足的假期。当时公务员每旬休息一天;还有春节、冬至、寒食三大节,圣节、上元节、中元节、夏至、腊日;另有众多小节日也可休息。为此,各大城市经常举办“旅游节”招揽游客,譬如开封的菊花节、洛阳的牡丹花节。牡丹花节要比过年还热闹,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皆来插花,直到花谢为止。
宋代的交通工具种类繁多,既有船、车、轿等人力交通,也有马、驴、骡等畜力交通。发达的交通工具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出游以舟楫为首选,因为安全。南宋时,舟楫游西湖最为时髦。吴自牧所著《梦粱录》一书,曾对西湖游船这样描述:“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有一千料者,约长二十余丈,可容百人;五百料者,约长十余丈,亦可容三五十人;亦有二三百料者,亦长数丈,可容三二十人。皆精巧创造,雕栏画,行如平地。各有其名……”
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街头,已有人出售《朝京里程图》。图上标注了风景区的客栈、餐饮店、厕所等,类似今日的导游图,方便了人们出游。这就表明,宋代的旅游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至于客栈(旅馆),当时分为官办和私营两类。官办的规模较大,装饰华丽。私人的灵活多样。《水浒传》 “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回说到,仅“快活林”一地就有百十处大客店。与旅馆相关的餐饮行业,也相当繁荣。就以开封朱雀门附近的早餐来说:面条类有软羊面、桐皮面、鸡丝面、插肉面、三鲜面……馒头类有羊肉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糖肉馒头……烧饼类有千层饼、菜饼、牡丹饼、芙蓉饼、熟肉饼、菊花饼、梅花饼、糖饼等。
宋代参与旅游的阶层颇为广泛,上至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都爱旅游。范成大诗曰:“寒食花枝插满头,蒨裙青袂几扁舟。一年一度游山寺,不上灵岩即虎丘。”写的就是苏州百姓在寒食节旅游活动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