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衣花生比普通花生好吃,有种浓香之味。小时候,我们姐妹三人都喜欢吃红衣花生。
有一年,父亲不让母亲种红衣花生了。因为红衣花生粒小,产量低,榨油出油量特别少。总之跟种普通花生相比,种红衣花生太不划算。在那个以吃饱为头等大事的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放弃种红衣花生。可大妹说:“我喜欢红衣花生,好看又好吃。”三妹说:“我的小伙伴都喜欢红衣花生,我想把红衣花生分给他们吃!”我说:“我也喜欢红衣花生,一颗花生有三四粒花生仁,就像多胞胎一样。”父亲“哼”了一声,母亲却斩钉截铁:“就种红衣花生!”
在母亲的概念里,“喜欢”是最重要的。春天的时候,母亲把红衣花生种下去。她分外关注那片花生地,非常用心照看着。父亲有时抱怨几句:“这种花生有啥用,产量低,榨油也不行。种一般花生,能吃到来年开春,这种花生不知道能不能吃到过年!”我在一旁说:“爸,红衣花生太好吃了,肯定早早就被吃光了。”母亲不理我们,笑眯眯地说:“红衣花生开出的花,要比一般花生好看呢!”
红衣花生终于收获了。母亲把花生地翻了好几遍,生怕落下一颗。红衣花生收获不多,不过我们的欢喜却是巨大的。母亲给我们来了一次“花生宴”,煮花生、炒花生、油炸花生米。我们吃花生的场面,跟课文《落花生》里描述的一模一样,欢乐而有趣。剩下的红衣花生,晒干后细水长流地吃。可惜数量真的是太少了,我总担心吃不到过年。
让我没想到的是,母亲把仅有的红衣花生,还分了一些出来送给她本家的一位二婶。母亲的娘家在本村,她二叔去世早,留下二婶守寡多年,无儿无女,生活比较窘迫。母亲是个心善的人,我以为她出于同情。母亲却告诉我,她对二婶不是同情,而是爱戴。
母亲还是十来岁的小女孩的时候,跟二婶特别亲。那时有一个阶段,我们村倡导过一次大行动,家家户户把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拔掉,种上可以吃的蔬菜。那时人们觉得,种花种草没用,是不好的作派。整个村子,没人种花花草草了,都觉得丢人。可是母亲的二婶却偷偷种了凤仙花、鸡冠花等花草。凤仙花开放的时候,她摘下花朵,把花朵捣碎,放入明矾,然后给母亲染指甲。母亲的爱美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此一直跟二婶很亲。
母亲的二婶告诉她,有些东西比吃更让人开心。
一种精神,是可以传播和继承下来的。母亲继承了她二婶的生活态度,她总说世上有比吃喝让人开心的东西。母亲的红衣花生里,藏着的就是她的这种生活态度:人生在世,比活着更让人快乐的事,是生活。生活是生动地活着,美好地活着,精彩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