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有一个别具一格的习俗——晒年。进入隆冬,碰上阳光晴好的日子,家家户户便忙碌起来,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摊开在太阳底下晾晒,让那灿烂的阳光,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此时,老家篱笆小院里瞬间变身成五彩斑斓的“晾晒场”。最先亮相的是被褥,它们被高高搭在晾衣绳上,那些绣在被褥上的喜鹊、百合、牡丹像活了一样在微风中悠悠晃动。到了晚上,钻进晒过的被窝,那股温暖的气息,仿佛整个太阳被拥入怀中。
白菜也整齐地排列在竹匾里,一颗挨着一颗。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鲜嫩,如同翡翠般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老人们常念叨,晒过的白菜用来做酸菜,风味独特,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酸香,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清爽滋味。
腊肠和腊肉绝对是这场“晾晒盛宴”的主角。它们一串串地挂着,油亮的外皮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暗红色的肉搭配着白色的肥膘,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经过阳光和微风的精心雕琢,它们的味道愈发醇厚,只需简单蒸煮,就能成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美味。
还有那一条条处理好的鱼,在这场晒年的舞台上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被洗净后,或用粗盐细细揉搓,或被特制的酱料均匀涂抹,随后便被悬挂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鱼的水分慢慢蒸发,肉质愈发紧实,独特的鲜香也愈发浓郁。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这晒制好的鱼,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能成为一道令人赞不绝口的佳肴,承载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祈愿。
萝卜也在角落里静静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在阳光的作用下,萝卜渐渐失去一些水分,变得更加紧实。用它腌制的咸菜,咸香爽脆,是早餐桌上的绝佳伴侣,为新的一年开启清爽的每一天。
小时候,晒年对我来说,有着数不尽的欢乐。一到这个时候,我就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东家走西家串,如同欢快的小鸟,穿梭在各家的院子之间,欣赏这五彩缤纷的晒年大戏。我们在晾满被褥的绳子间嬉笑穿梭,那柔软的被子像云朵般轻轻拂过脸颊。看到谁家的腊肠挂得又多又长,就会忍不住惊叹;看到那一条条晾晒的鱼,我们还会好奇地凑近,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猜测着它们会被做成怎样的美味。碰到有晒红枣的,我们还会偷偷拿几颗甜甜嘴儿,邻居爷爷奶奶看到并不会责怪我们,还会笑着抓一把红枣分给大家,那甜蜜的滋味,至今都留在记忆里。
晒年,晒出的不仅是物品,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新年的殷切期盼。如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许多传统习俗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淡化。但老家的晒年习俗,始终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