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上海滩春节

2025-02-05    作者:吴少华

  去年底,中国的春节被联合国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迈向世界的一大盛事,也是我们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旧时,上海年节是从腊月廿四送灶开始的,此日上海的城乡,在送灶的同时要举行一个重要的岁事,那就是奉祀祖先,民间称之为“做年”。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祀祖先,供诸神纸马,具牲醴,以酬年岁平安,俗称为“小年夜”。有歌谣写道:“八仙桌,栲栳椅,古铜香炉锡蜡扦。两行红烛煌煌亮,一炷清香一蓬烟。”过了小年夜,上海人的过年就此拉开了序幕,一直要闹到正月十八日落灯,也有廿四落灯的。

  想知道100年前,上海滩的春节情景吗?告诉你,1925年,这一年,申城并不太平。由于沪宁线军阀战争,从大年初一起,从战区出来的难民挤上火车来上海,在沪宁车站也就是老北站,出现了接站人员。这些人手执同乡会或慈善团体救护员旗帜,成群结队,多的十几人,少的也有四五人。一队队等候在车站,迎接火车上下来的难民,把他们送到收容所。作为当时最大的城市,在慈善救助方面,上海有着很强的社会机构与力量,所以,战区老百姓大多挤上火车,来上海逃避战乱。

  与沪宁线军阀战乱形成对比的是,上海的年景一片繁荣。阴历大年除夕,商家通宵取账,为安全计,租界当局饬令,各捕房派全班中西巡警通宵巡逻。电车公司也加添了夜行车,各路电车行驶到初一凌晨四点为止。为了庆贺新春佳节,各机关均停止办公,放假休息。大年初一,上海人喜欢烧头香,当时上海香火最盛的是保安司徒庙,也就是南京路上的虹庙。该庙位于闹市中心,香火旺盛。后来,为迎合市民祈求吉祥的心理,道士增建观音殿、星宿殿、猛将堂。每逢正月初一,虹庙成为妇女赶烧头香的庙宇。此年元日从清晨开始挤满烧香人,以女子为多。这些女香客当中,又以勾栏中人居多。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沿途吸引了不少顽童恶少。每见浓妆少妇经过,以金钱炮遥掷之,引以为乐,一直延续到四马路石路一带,即今天的福州路、福建中路。大年初一,杨树浦的工厂放假,工人成群结队出游,几乎将道路堵塞。为了防止有人滋事,管该段的捕头强生氏下令加强巡查。由于连日放晴,戏院和游乐场不分昼夜,游客爆满,营业甚佳。

  百年前的这个新年里,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正月初三,美国巴立根兰号游轮抵沪。这艘在当年堪称一流的美国游轮,满载着450余名旅客,其中有匈牙利贵族巴赖克斯利、英国海军将领华惠顿德等名流。在当时,这绝对是一件轰动上海滩的大事,由于沪宁线军阀正在打仗,使这次国际性的旅游行程大大缩水。外国旅客在沪仅在租界内游玩,只停留两个晚上。在沪期间,这个声势浩大的旅游团共租用了汽车65辆、人力车250辆。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是大年初一,也就是1925年1月24日的《申报》上,发表了署名邓滨钧徒的《今年旧历新年燃放爆竹实有节省与禁止之必要》。文章提出了新年禁放爆竹的倡议,他在文中说:“噼啪一声,金钱立成灰烬,此行为最不经济,而历年人民之因燃放爆竹而肇火患比比皆是。”“故各地警察局为公众安宁起见,对于今年旧历新年燃放爆竹,实有禁止之必要。”此文,可能是首次上海过年禁放爆竹的公开呼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