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公安用上了先进的通信工具,有了传真机、电脑和手机,但警鸽在特殊历史时期立下的功勋是不能忘却的。在上海公安的功劳簿上,应该为这些颇通人性的警鸽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只也不能杀
火红的夕阳落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溅起一片血红。流云滴血,满世界一片辉煌。绚丽壮观的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人民政府大厦等建筑,耸立在广场四周。一群白鸽倏地从灿烂的天际滑过,撒下一串清脆优美的哨声……
年逾古稀、满头华发的袁建东站在博物馆前的平台上,望着自由飞翔的鸽群,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旧尘影事在他眼前幻化迭现。
那是1949年5月27日,大上海在激烈的枪声中解放了。翌日,中共华东社会部副部长李士英、扬帆等十多名解放军代表,身着土黄布军衣,腿上打着绷带,腰上别着手枪,跳下美国军用吉普车,顺利地接管了国民党上海市警察局。
杀人如麻的旧警察头子毛森,三天前杀害了9名中共地下党员,烧毁了各种资料,逃往孤岛台湾,留下了几幢人去楼空的高楼和满地狼藉的办公室,还有十层顶楼上的上百羽警鸽。
这些漂亮的警鸽品种很多:有日本侵华时留下的小巧玲珑的日本鸽;有旧警察用黄金换来的身体强健的德国鸽;亦有国民党军统向美国人要来的“大块头”军鸽……这些鸽子曾为军统和旧警察破获地下党组织和旧警察通信联络立过“战功”。
接管国民党警察局后,有人主张斩尽杀绝这些“恶贯满盈”的警鸽,然而,首任上海公安局局长李士英却清楚,鸽子只是一种为人服务的通信工具,既然能为军统和旧警察效劳,为何不能为新中国的人民警察服务呢?何况这些鸽子都是品种精良,又经过特殊训练的鸽之精英。
李局长果断下令,警鸽全部保留下来,一只也不能杀。而且,养鸽子的旧警察也要留下来,用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巩固新生的政权献技出力。袁建东与几位饲养鸽子的旧警察幸运地留了下来,成为新中国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首任“鸽警”。他们工作单位的全称,是上海市公安局行政处警鸽股警鸽总站。总站有8位饲养鸽子的警察。
毛森逃逸前夕,曾安排了许多潜伏特务,他们伺机破坏共和国诞生之初的上海安全,并准备国民党大军反攻大陆时里应外合。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保卫大上海的安宁,当时,人民警察的任务极其繁重,他们吃住在警营,日夜连轴转。
上世纪50年代初,新成立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的通信工具较为原始,除了市区黄浦、新城、南市等公安分局设摇把子电话(手摇电话),许多偏远的分局和派出所以及郊县分局,都没有电话。
那时,上海的治安形势颇为严峻,每天,各分、县局都要向市局汇报治安情况和突发事件;市局每天要下发协缉、协查、会议通知等,都离不开通信联络。在无法用电话联系的情况下,警鸽是最理想的通信工具。
湛蓝的天空里,一群警鸽画着漂亮的弧线,展翅飞翔,潇洒美丽。
立下汗马功劳
为便于通信,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设立了警鸽总站.地点设在上海市福州路185号10楼顶层。顶层上有大小鸽棚7只,留置鸽棚一只。旧警局留下的鸽子非但一羽未杀,警鸽的总数还从上百羽发展到上千羽,最多时达2000羽左右。市公安局设警鸽总站,偏远的分局和各郊县公安局,以及偏远的派出所都设有警鸽分站。通过互放鸽子,市局与各分、县局能便捷地互通信息。
按工作性质,警鸽分为单程通信鸽、往返通信鸽、夜间通信鸽三种。
单程通信鸽最普通。每天清晨,分局的通信员将鸽子放在竹子和线绳做的八角折叠笼内,骑着摩托车带到市局警鸽总站,放入留置棚;又将市局的警鸽带回各自的分局或派出所警鸽分站。平时每2小时对放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随时放飞。
往返通信鸽,主要用于路程较远,隔山隔水,通信员不便返回之地。它们能自来自去。比如吴淞、杨思、高桥、洋泾等分局和偏远的县局,以及金桥、榆林等派出所。
1962年,为防止蒋介石反攻大陆,在崇明岛也设立了警鸽分站。这么远的岛上,鸽子展翅翱翔,一小时就可往返。往返通信鸽的训练方法比较有趣,先是将鸽子放在市局福州路大楼顶层的总站留宿和喂食,但不给它喝水;然后把它们带到各自的分站喝水。训练三次以上,警鸽们就能迅速往返。每次放飞后,这些鸽子渴得直往各自的分站飞速觅水,喝足水,放罢信,鸽子又饿得直飞总站觅食,如此,便达到了速去速回的目的。
再一种是比较特殊的夜间通信鸽,这些鸽子主要在夜间放飞,为了夜间突发事件联络之需。它们经过特殊训练。主要的训练方法是:白天关在遮黑的鸽棚内,不让它们见阳光,晚上八九点钟放飞一次。福州路185号大楼顶层设了4只灯,鸽子围着灯光飞翔,再逐步拉长飞行距离。因为鸽子有特殊的地磁感,很快就适应了夜间环境。警察巡逻时带上警鸽,一有情况就放飞鸽子,它们能迅速返巢报警。
有一次,莘庄地区发生一起命案,法医和技术人员迅即赶到现场。技术员勘查时,发现忘了带取指纹的工具,立即放飞带去的警鸽。地处外滩的市局警鸽总站很快收到信息,马上派人送去。技术员及时取下指纹,经过缜密侦查,比对指纹,很快就侦破了命案。
常用的警鸽,鸽种有雨点鸽、灰壳鸽、酱色鸽三种,雨点鸽是品种最精良的鸽子。
鸽子的好歹主要看其眼睛、翅膀和站立的角度。眼睛分为黄沙眼、桃花眼、红眼,黄沙眼最好。同时看其内在的眼珠,要明亮,收缩频率越快越好,说明它反应迅速;翅膀要看其大毛,一般11根以上较好;站立的角度越直越好,要挺胸收肚。这样,飞行时身体的阻力小,飞行速度快。
每羽警鸽都配有脚环和色环。脚环的材质为铝质,色环的材质有铝制和珊珞两种;铝制为带形,珊珞制为带形和螺旋形两种。警鸽的脚环上列有警鸽的号码、出生年月,脚环的不同颜色用来区别警鸽的用途。
警鸽飞行时携带的工具有布袋、长筒、脚筒三种。布袋放在鸽子的腹下,用一根细绳挂在其脖子上,放较大的纸质材料;长筒放在鸽子的脊背上,用松紧带扣住警鸽的两侧翅膀;短筒则套在鸽子的脚上,放简单的便条。一般的通信纸为11cm×14cm大小,上面标有“警鸽通信纸”字样。
然而,令人头痛的是,老鹰成了警鸽的天敌。那时,生态环境很好,苍茫的天穹上,时常出现凶猛的老鹰。黑色的巨鹰没有鸽子飞得高、下滑得快,但老鹰躲在低处,趁群鸽下滑时,瞅准时机猛地飞扑过去,叼走一羽鸽子就飞到楼顶上吞食。警鸽总站对面的冶金局楼顶上,常常看到老鹰吃剩的鸽子骨头和羽毛,鸽警见了,心痛不已。为了给警鸽创造良好的飞行环境,一见到蓝天上飞翔的老鹰,鸽警就举枪瞄准射击,打下过不少贪婪的老鹰。
随着通信工具的发展,偏远的分、县局有了电话,逐步取代了警鸽,但一时尚不能彻底取消警鸽。那时还常常停电,电讯系统有时也会受到破坏。有突发事件时,赶到现场,没有电话,还是离不开警鸽。警鸽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辅助通信工具。
和平的象征
警鸽不但作为通信工具,又是国庆节、劳动节等节日放飞的重要庆贺道具。绘画大师毕加索有幅鸽子衔着橄榄枝的名画,象征着和平,且得到了世界的公认,鸽子又成了和平的象征。
那时,每年国庆节和劳动节,警鸽都集中到人民广场,待少先队员的游行队伍经过主席台,成千上万只鸽子倏地一起放飞,满目的鸽子展翅飞翔,美丽壮观,激动人心。
有几羽警鸽,老鸽警袁建东特别宠爱。它们不仅是通信工具,也成了老袁的知心朋友。那时,运动一场接一场,袁建东是国民党时期留下的旧警察。尽管他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养鸽,但每次运动一来,他都要被“洗澡”。有时,老袁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就独自来到大楼的顶层,双手围着嘴巴,熟练地打一个呼哨,知心的鸽子听到后,心领神会,在辽阔的蓝天上一个潇洒的翻滚,迅速展翅下滑至袁建东的肩头和手掌上,“咕咕”地叫个不停,善解人意。望着可爱的鸽子,老袁向警鸽倾诉心中的苦闷,就像契诃夫笔下的马夫对着老马倾诉一般。说完了,他心中便顺畅许多。
可惜,“文革”中象征着和平的鸽子,却莫名其妙地成了没有阶级立场、调和敌我矛盾的玩意儿,造反派把警鸽的命也革掉了。市公安局突然一纸命令,使鸽警们培养了20多年的精良警鸽全部命归黄泉。
那天中午,袁建东去食堂打饭,看到被宰杀的警鸽成了桌上的佳肴,许多人排队购买鸽肉,品着鸽肉,啧啧称香。唯有老袁心里那个痛啊,难以言喻。他望着桌上的警鸽骨头,潸然泪下。那几天,他虽然吃肉,但坚决不吃鸽肉,以示抗议。他望着香喷喷的鸽肉,心想,这些造反派太歹毒了。它们何罪之有,人性有时比天上的老鹰还凶猛。
转眼60多年过去了,望着人民广场湛蓝的天空上自由飞翔的鸽子,袁建东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幕幕飞翔的警鸽在辽阔的天际上下翻飞的美丽情景。他伫立许久,急匆匆地返家,情思如春潮般地喷涌。老袁文化不高,但不乏激情,激动中,老袁写下了《警鸽颂》——自从上海初解放,通信工具跟不上。收发报机经常坏,手摇电话常故障。赖有警鸽通信网,上下联系不失常。路远用的往返鸽,自来自去送信忙。单程有事随时放,夜间信鸽不失盲。破案没有大哥大,携带信鸽到现场。今日送进博物馆,历史功勋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