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看到一个怀旧的小视频,谈到了“765”皮鞋,不由心生感慨,往日的时光又重现眼前。“765”皮鞋,是因为售价为7元6角5分,故名。“765”是上海皮鞋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品的,全名为“猪皮面硫化底模压皮鞋”,因质优、时尚,曾经风靡一时,是那个年代青年们热捧的“时髦品”。穿上它绝对吸引眼球,蛮“扎台型”的。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那些年物资极度匮乏,我们兄弟姐妹脚上穿的布鞋、棉鞋几乎都是母亲、好婆(无锡人称外祖母为好婆)一针针缝制的。
读小学时,除了套鞋、塑料凉鞋外,还会穿布鞋、蚌壳棉鞋。所谓蚌壳棉鞋,是那种犹如河蚌,把两瓣缝合而成,颇为形象。有一次我得到老师表扬,母亲给我的奖励,是给我买了一双比平时大二号的白跑鞋。因为来之不易,我格外珍惜。只有在儿童节或者春游、秋游等重要节日和活动时才穿,每每穿好洗刷后,还用白粉笔涂涂白。
记得一年暑假的下午,我穿着新买的塑料凉鞋在弄堂口与小伙伴们“斗鸡”,玩得兴起,将新凉鞋脱在一边投入战斗,等到天色渐暗,满身汗臭地准备回家时,却再也不见新凉鞋的踪影,脑子轰的一声六神无主,无奈,一脸沮丧赤脚回家。母亲问明缘由,为让我长点记性,抄起父亲做衣服的竹尺给我来了顿“竹笋烤肉”,我自知理亏,装腔作势干号了几声。
读中学时,同学中穿布鞋的少了,一种橡胶底鞋流行了起来,因是军绿色的鞋面,叫“解放鞋”。因其轻便、耐穿又价廉物美,几乎是那个年代青少年的标配。不久,白色高帮的回力篮球鞋横空出世,立马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焦点。那段时间,我曾拐弯抹角地要母亲给我买一双,经过三番五次的游说,母亲终于满足了我的心愿。那是一双我心仪已久的回力高帮球鞋,白红相间,时髦、漂亮,故十分爱惜,一直穿到中学毕业。后来,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小文纪念,刊登于《上海老年报》。
我穿上心心念念的“765”皮鞋还是中学毕业时。那是1978年,我考入了上海石化总厂技校,作为奖励,父母为我买了一双“765”皮鞋,黑色猪皮面,油光锃亮,显得时髦、大气,让我欣喜不已。
我是穿着新皮鞋到技校报到的,平时还舍不得穿。穿了两年,皮鞋仍有八成新。技校毕业,由于我入职的上海石化“二期工程”还在建设中,又到市区的某机械厂接受培训。进厂第一天,为显得郑重其事,我穿上了西裤,外加那双“765”皮鞋。没想到的是,我的师傅看到我这个装束,一脸不屑地说:“蛮有腔调嘛。阿拉师傅对我讲过,师傅就是爷……”以后两年的培训期间,我很少穿“765”皮鞋。后来,师徒关系很融洽了,我提起师傅那天的揶揄口吻,师傅说,那天,你穿得像“小开”,不像是来学生意的,看了不适意。
关于“765”,还有一个小插曲。我的同学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阿大考入中专,阿二入技校。一日,我到他们家玩,平时形影不离的兄弟俩为了争穿仅有的一双“765”皮鞋竟闹起了矛盾,互不理睬,我劝了半天才缓和了矛盾。想来,也蛮搞笑的。
布鞋、棉鞋、塑料凉鞋、白跑鞋、解放鞋、回力球鞋、“765”皮鞋,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流转。如今,一个人有几双皮鞋是稀松平常的,说起“765”皮鞋,恍如隔世,只是在我的心底,那一双“765”皮鞋从来不曾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