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上公厕,曾因内急忘纸,尴尬至极,承隔壁厕位无名者相助才摆脱窘境。从此,我的裤兜里离不开手纸,以备不时之需。同病相怜,我也曾用此法帮助过他人。
几年前,我去光新路上一间公厕,在门口掏钱购纸时,管理员说,现在不收费了,还提供手纸3张。听闻后惊喜不已。最近几年,上海加快公厕建设,已建有近3000座环卫公厕,1.3万座社会公厕,在街头寻找厕所十分方便。除了干净整洁,还配有助老助幼助残等设施,极具人性化。
我国公共厕所建设的历史并不长。上海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公共卫生的改善就是从建设公厕做起的。
上海开埠之初,租界人口激增,由于缺乏管理,行人在马路上随地便溺,路面十分脏乱,恶臭阵阵。1864年,工部局在南京东路花园弄建造了上海第一座公共厕所,距今已有160年。在大规模建造公厕以后,市内随地便溺的情况大为减少,卫生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但棚户区居民如厕,主要还是到家门口的简陋公厕。那时的公厕,在一个大房间内,安放着七八只或十来只木质大马桶,每人都在别人的视野下动作,毫无隐私可言。环卫工人每天将公厕里一只只大马桶搬起来倒进粪车,相当吃力,要使尽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才行。后来有了冲水的公厕,才减轻了一点工作量。
早期的上海公厕收费一分钱,提供一张手纸。男性小便不收费,大便收费;女性如厕一律收费。记得在二三十年前,如厕费用提高了,奇怪的是,市区人民广场周围的4个公厕,收费标准却各不相同:原西藏路九江路口的公厕每人次收费3角,是最低的;国际饭店对面南京路上的公厕收费5角;西藏路武胜路口的公厕收费为1元,是当时硬件设施最好的,收费也最高;而在上海博物馆西侧的那个公厕,居然是免费的。同在人民广场四周,4个公厕的收费标准差异如此之大,我至今难解这个疑问。多年前,上海环卫公厕取消了收费并免费提供厕纸,既方便了如厕者,也避免了使用者的尴尬。
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公共厕所的建设与发展,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深刻的印记,映射了一个社会的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