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春,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曾出现这样的话:“红军经过了半个中国的远征,这是一部伟大史诗。”
不久,美国记者斯诺到申城拜见宋庆龄,在交谈中表示想赴陕北采访;经宋庆龄联系和安排,在化名“王牧师”的董健吾(中共党员,公开身份是牧师)帮助下,仅隔数月斯诺就秘密进入陕北。
发起集体创作
毛泽东认为这是向外界宣传红军的好机会。所以,他在同年8月5日与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名致函参加过长征的同志:“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断。”童小鹏在第二天的日记中写道:“杨(尚昆)主任、陆(定一)部长又来要我们写长征的记载,据说是写一本《长征记》。用集体创作的办法来征集大家——长征英雄们的稿件,编成后由那洋人(按:指斯诺)带出去印售。并云利用去募捐,购买飞机送我们,这真使我们高兴极了。”大家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抽空撰写关于长征的回忆。截至同年10月底,已征集到大量稿件,其中有董必武的《出发前》、杨成武的《突破天险的腊子口》、耿飚的《由临武至道州》、陆定一的《老山界》、萧华的《南渡乌江》、李一氓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黄镇的《长征中的红五军团》、童小鹏的《残酷的轰炸》等200余篇文章,共50余万字。1937年2月,经编辑加工后,选定百余篇文章(按长征的时间空间顺序编排),以及《长征歌》等10首歌曲、《乌江战斗中的英雄》等两张英雄榜、《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等4张表格,共30余万字,装订成册,抄写多部,书名定为《二万五千里》;在春夏间,中共中央将一部《二万五千里》的誊清稿本(分成3册,用线装订,绿色马兰纸作护封,上册225页,中册262页,下册252页,共739页;书稿中既有用圆珠笔抄写的,也有用复写纸誊印的,而且正文中有不少用毛笔、红钢笔和铅笔修改的字迹)送到上海,准备予以出版。
那时,斯诺在北京协和教会作的《红党与西北》长篇演讲中说:“他们的长征,这段历史是太伟大了,我不能用几句话来叙述它。共产党中有几十个人合写了一部三十余万字的《长征记》,但是还没有叙述完全……”然而,由于全面抗战爆发等原因,《二万五千里》在沪出版计划被搁置(这部誊清稿本最终由上海鲁迅纪念馆保管),仅通过节选、缩编等方式进行了传播。
《二万五千里》是谁编辑
那么,《二万五千里》究竟是谁编辑的呢?1937年4月,丁玲所撰的文章《文艺在苏区》中说:“新的奇迹又发生了,这便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文。开始的时候,征稿通知发出后,还不能有一点把握。但在那悄悄忧心之中,却从东南西北,几百里、一千里路以外,甚至远到沙漠的三边,一些用蜡光油纸写的,用粗纸写的,红红绿绿的稿子,坐在驴背上,游览塞北风光,饱尝尘土,翻过无数大沟,皱了的纸,模糊了的字,都伸开四肢,躺到了编辑者的桌上。在这上面,一个两个嘻开着嘴的脸凑拢了,蠕动的指头一页一页地翻阅着,稿子堆到一尺高,两尺高。这全是几百双手在一些没有桌子的地方,在小油灯下写清了送来的。于是编辑们,失去了睡眠,日夜整理着,誊清这些出乎意料,写得美好的文章。”同年夏,上海复旦大学文摘社出版的《文摘》杂志第二卷第二期(“芦沟桥抗战特辑”)发表记者任天马在陕北采写的《集体创作与丁玲》记述:“起初由参加长征的人自由用片断的文字叙述长征中的史实,在几千篇短文中选出几百篇较佳的作品。由这几百篇作品加以淘汰只剩下百余篇佳作,再按历史的次序排列起来乃集合成了一部长篇巨著。这长篇巨著,经过丁玲、成仿吾等人加以剪裁后,始成为现在正式的初稿”;文中也提及,丁玲在谈近期生活时说, “在这里可以比在外面更自由些,更有趣些,没有什么拘束。也许正是因为这里一切都不受拘束,集体创作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记’乃得写就了它的初稿”;文中又谈到, “在丁玲的桌上也放着那样宽约一尺,长约一尺半,厚约二寸的一份……这稿子外面包着绿纸的封面,里面是用毛笔横行抄写的。在每行文字之间和上下空余的白纸上,已让丁玲细细的写上无数极小极小的字。据说,在另外的二十三本上,也同样的改得糊涂满纸了”;文中还记述,“‘什么时候可以完成呢?’我在到延安的第二天问丁玲。‘今年秋天可以完成,现在大家都在加倍努力。’‘将来怎样发行呢?’‘能在外面发行更好,有困难呢,我们自己来印。这部东西自然有它的历史价值。无论如何,它一定会流传到全世界去的’”。原来,在 1936年11月,丁玲历尽艰辛由上海抵达陕北,很快便与成仿吾等一起负责编辑《二万五千里》;她在陕北期间,担任过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并曾主编《红色中华》“红中副刊”和《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1942年11月,此书由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根据另一部誊清稿本付梓,并将书名改为《红军长征记》。1945年11月2日,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读《红军长征记》完,颇增记忆。没有一篇总的记述。总的记述当然难。毛主席说过,‘最好我来执笔!’毛主席没工夫,隔了十年也许不能全记忆,恐终究是缺文。”由于受条件限制,延安版《红军长征记》印数比较少,而且纸张粗糙、装订简陋不易保存,加之战争年代的动荡等原因,流传下来不多。2006年10月,上海鲁迅纪念馆保管的《二万五千里》誊清稿本被影印出版,它既清晰展示了稿本的原貌,也生动反映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雄气概。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也是丁玲诞辰120周年。这位著名女作家生命中的一段宝贵时光,能与反映长征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联系在一起,是颇值得她引以为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