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应以母爱待民

2024-10-29    作者:朱林兴

  元著名政治家张养浩(1269—1329),官至礼部尚书、宰相,为人正直,关注民生,死于赈灾途上。他在其“牧民忠告”一文中说:“婴儿什么都不知,但做母亲的往往能准确地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这就是说,母亲育婴的才智源于爱子之心。张养浩认为,此理也适用于为官之道:“吏之于民,与此奚异哉!诚有子民之心,则不患其才智不及矣。”

  在封建社会,处于社会最基层的平民百姓,常受天灾人祸之苦,民生利益最难保证。尤其一些严重危害民生的突发事件,令一些正义官员捉襟见肘,难以应对,感到头疼。在这种情况下,张养浩认为,如果官员有母爱,他就能补智不足和权力之限,催生睿智良策,使权能发挥极致,有效地化解各种危机,为百姓分忧解难。这可谓:“睿智出自爱民之心。”

  “睿智出自爱民之心”,是张养浩切身经历之感悟。他在陕西为官期间,一次因天灾,导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而污吏奸商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当时一斗米值13贯钱,民持钱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需到府库调换,奸商污吏就营私舞弊,将能换十贯的只给五贯,且要等好多天才能换到,使百姓雪上加霜,民怨沸腾。张养浩知悉后,寝食不安,催生一计:从库中取出一定数量图纹清楚的钞票后,在钞票背后加盖印记,且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票发给穷人。令米商凭钞票上印记售米,然后到府库验明数目方可换取银两。这样,有效地挫败了贪官污吏营私舞弊之恶。真可谓 “官爱民,智无穷,心有民,良计生”。

  据史载,明朝兵部右侍郎梅国桢(1542—1605),甚爱民。他在任京畿长安县令时,不少有势力的太监放债时常把人逼得倾家荡产。一次,一个太监到县衙要求梅国桢替他催债。他想,不为民解难就有愧于“父母官”之称,催债由你,如何处理由我。他心生一计,传唤负债人,诱太监就范。他故意穷凶极恶地对待负债人,反复逼迫,把负债人窘迫的实情一一表露出来,他还故意大声说:“你脑袋有几个,中贵人(即太监)的债你敢不还?”顺势把太监归入逼人于死地的角色。梅国桢故意令负债人回家去卖儿卖妻,“你回家去见妻子一面吧,否则,今生再也见不到你妻儿了。”最终引发太监恻隐之心,从此太监们就不再到县里请他逼债了。

  官员以母爱待民,则即使非权限范围之事,他也能催生厚民的智慧,引入场景,变分外之事为分内之事,从而有效地为民解愁消难。清江苏道员徐赓陛任陆丰县令时,一个店小伙奉老板之命外出收账,回来路上因月黑夜喑,被一块石头撞昏。醒来时,他发现两百银元的收款不见了。他急得如热锅上蚂蚁,就向徐赓陛报案。徐认为此事不具备立案条件。经店小伙哀求,徐赓陛答应了他。翌日,县衙张贴公告:审理石头。百姓成群来看热闹。那块石头置于庭中,作为被告。徐赓陛威严地历数石之三罪:拦路碍通行;撞人不避让;看管失职,被人取走银元。他判毕,令衙役杖石八十。乒乒乓乓,引得满堂哄笑。他怒拍惊堂木:“公堂之上哄笑,有违大清律法。你们愿杖责,还是受罚?”众人大骇,皆曰:“愿受罚。”于是,他罚每人一银元。收到罚款正好两百银元,交给了店小伙。这件事,本来徐赓陛可以不管。但他深知此事弄不好会惹出人命,身为地方官岂可袖手旁观。危难关头方可见智者本色。徐赓陛急中生智,运用“权变”之术,有声有色地演绎了一出“审石”案,迅速化解了失钱危机。

  面对百姓苦难,不怕为官者智拙,就怕其心不善。惟官员以母爱对民,才能惜民、爱民,生睿智,凭借手中之权,为百姓挡风遮雨,排忧解难,带来福祉。“道德可常,权不可常。互为体用,则仁智相长。”仁者爱民,害民、食民者不配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