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上的食堂

2024-10-25    作者:吴翼民

  当年我跟着江南水乡一个县剧团,常年辗转在各公社(乡镇)甚或大队(村),去县域市区以及省城毕竟难得,于是大多自带流动舞台还有流动食堂。带流动舞台为的是方便演出,因为那时许多乡镇不具备剧场和舞台;至于去大队(村)演出,一式的露天剧场,自己架起的流动舞台,是蛮像样的一个演出场地。

  舞台和剧场(包括露天剧场)皆置办妥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演员们的食宿问题啦!宿,自然是因陋就简,随便到了哪里,只要床铺一铺就算是一个窝,即便多半睡的是“呒脚大床”(打地铺);有了宿,那么食呢?甭愁,我们有一个“扁担上的食堂”。如同部队行军作战一样,伙房是随行的,两个伙夫用两根扁担一挑,就是一个挺像样的食堂。

  那时,剧团雇了两位伙夫,皆是年轻力壮的小伙,一个诨号“阿猫”,一个诨号“阿狗”,其实都是有大名的,大伙习惯呼唤他们的诨号,觉得顺口而亲切。阿猫长得敦实憨厚,阿狗形貌白净利索。阿猫有蛮力,善于干粗重之活;阿狗则身手灵巧,擅长烹调江南水乡的特色风味,真是一对最佳拍档。那时演职人员开码头巡演都有自己的小扁担,而流动食堂的两根扁担则粗壮厚实,为免得食堂的扁担被演员拿错,绘布景的徐兄特意在扁担内侧用红漆写上了“食堂专用”的字样。两位伙夫每回外出巡演,总会把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之类归放整齐,捆扎结实,而后挑成两担,送上巡演的驳船。到得演出目的地,当演职人员都去搭架舞台和安置住宿之时,阿猫阿狗便挑起吃饭家什把食堂安排妥帖。所谓的食堂也无非是乡村腾出来的废弃伙房或老乡家的灶屋,大抵借用了个地方,就起火做饭。

  阿猫阿狗头子蛮活络,立即去当地采购荤素食材,去代销店割些咸肉(有时也有鲜肉),去网船上买些渔民刚网得的鲜鱼,再向老乡买些新鲜的蔬菜,遂荤素皆备,把一日三餐调理得有声有色。演职人员们只要三餐有了着落,安慰了“五脏菩萨”,在舞台上演出就有了精神。乡间的父老乡亲喜欢看我们的戏,殊不知台上的色彩缤纷实在离不开食堂的五香六味呢。

  总是不停地换码头,扁担上的食堂便不停地跟进。阿猫阿狗也善于吸纳各地的特色风味,譬如说,那年隆冬季节,剧团到了太仓沙溪演出,演职人员漫步在老街上,忽地被当地弥漫着的羊肉香味所吸引,被引得鼻子拉长、唾液泛滥,却在偏高的价格前止步。阿猫阿狗和兼任事务长的我商量之下,决定办一次“全羊杠醵”,也就是众人筹资分摊买只羊吃。受到剧场前台经理的指引,我们仨遂依计而行,一路深入农户,挨家挨户讨价还价,购得一只八十斤重的湖羊,满打满算二十大洋。那农户还提出由他来宰杀,只要把羊血无偿给他便成。我们乐得顺水推舟。于是农户操刀,阿猫阿狗辅助,很快一只羊就分解完毕,剥掉皮、去掉头和骨及杂碎内脏,羊肉不过二十来斤,显得很可怜。阿狗想出个方法,把羊肉烧煮冻成羊糕,羊头、羊骨和杂碎熬汤,既有汤水,又有干货,五十几人分食绰绰有余。

  那一餐“全羊扛醵”真是美味哦,每人一大碗羊杂碎汤,加上一盆羊糕,正好充了当晚的夜宵,又香又鲜又热乎,吃得暖热焐心。第二天我就带着阿猫阿狗去镇上收购部门出售羊皮羊骨羊肠和羊脂,所有这些劳什居然卖得十八元钱。也就是说,抵充买羊的钱钞后,一只羊的羊肉只需花销两元钱,分摊到每人头上只有几分钱。

  这次的“全羊杠醵”,给“扁担上的食堂”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