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九重阳,那一抹浓厚的亲情在秋意的渲染下愈发显得深沉而珍贵。
记忆里,儿时的重阳节就像是一场盛大温馨的家庭聚会。那时,爷爷奶奶身体还很硬朗,每到重阳,全家老小都会聚在爷爷奶奶那座老房子里。老房院子里的几株菊花开得正盛,金黄灿烂的花瓣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温暖的芬芳。
村子后面有一座小山,那是我们重阳登高的好去处。爷爷总是一马当先,我紧跟在他身后。山路崎岖,但爷爷步伐稳健有力,他会时不时地回头拉我一把。到达山顶后,爷爷会找一块平整的大石头坐下,然后把我抱在腿上,指着远处的田野和村庄,和我说起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而奶奶总是会在这个时候,从小碎花布包里拿出重阳糕分给我们。霎时,重阳糕淡淡的香气连同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山间飘荡开来。那重阳糕软软糯糯的,一口下去,红枣的香甜、糯米的绵软便在舌尖散开。奶奶看着我们,眼睛里满是慈爱,那笑容就像秋日里温暖的阳光。
插茱萸也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环节。奶奶会从山上剪下几枝茱萸,插在我们衣兜里,香气缭绕。奶奶说,茱萸可以辟邪,保佑我们平安健康。那时的我,虽然不太明白辟邪的含义,却觉得衣兜里插着茱萸的自己格外神气。
后来我到城里读书、工作,回乡下的次数越来越少。爷爷奶奶的身影在我忙碌的生活中渐渐变得模糊。然而,每到重阳,对爷爷奶奶,对故乡的思念,就如潮水般涌来。
某年的一个重阳节,我特意放下手头工作,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当我再次走进那座熟悉的老房时,心里五味杂陈。满脸皱纹、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围着我忙这忙那的间隙,不时绽出灿烂的笑容,或许是因为有了我的相伴?
我陪着爷爷再次登上了那座小山丘,只不过这一次,是我搀扶着爷爷。爷爷的脚步变得缓慢而沉重,每走一步都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气。
回到老屋,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起重阳糕,奶奶在一旁耐心指导,时不时地还会说起我小时候贪吃重阳糕的趣事。在重阳糕的香气再次弥漫在屋子里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我总是踮着脚在灶台边张望,眼睛紧紧盯着锅里正在蒸制的重阳糕,心里满是期待。奶奶的身影在灶台前忙碌着,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她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能把简单的食材变成无比美味的糕点。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口,哪怕烫嘴,也会忍不住咬上一小口,然后被烫得跳脚,惹得奶奶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如今,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熟悉的香气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一下子鲜活起来。奶奶用满是皱纹的手缓慢地摆弄着食材,我们在小小的厨房中,被重阳糕的香气包裹着,仿佛外面的世界都与我们无关。
返程时,我已走出老远,爷爷奶奶仍站在老屋前向我挥手道别。我知道,无论我走多远,那份浓郁的亲情都会像那山上的茱萸一样,永远繁茂鲜艳,给予我力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