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心血为《汉书》

2024-10-07    作者:杨其雄

  《汉书》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此书洋洋八十万言,主要记述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即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即公元23年,这229年间的史事,详细记述了朝廷的兴衰、社会的沿革、人物的传记、治国的方略、疆土的收拓等史实。共计百篇,堪称鸿篇巨著。

  《汉书》的作者,署名是班固,实际上此书是班门一家的心血。

  当年,司马迁写的一部《史记》,未能将汉武帝大初年间之后的西汉历史记录在内,故而很多人看了《史记》都争着续补。班彪(班固父亲)看了这些续补后并不满意,这些续补,不是文笔拙劣,就是狗尾续貂。无法与司马迁的著作相匹配,他就努力采集前朝历史遗事,写下十多篇后传。就在班彪不遗余力采写后传之时,却在职猝亡。

  其子班固,自幼聪明好学,九岁就能作诗,十三岁时受到大思想家王充的赏识,进入洛阳的太学深造。此时,听到父亲亡故,班固便请辞太学,回家为父守孝。这期间,班固认真阅读了父亲写的后传,觉得父亲的视角独特,记事详悉,分析精辟,义浅理备,反映了历史之真实,对善恶直书不讳,对前史评价鞭辟入里,也很有文采,于是,就在父亲所著后传基础上,广收材料,动笔写《汉书》。在当时,私修国史是不被允许的,班固的一腔热情,却惹来一场祸端。

  “你是班固吗?”一天,几个差役闯进门问。“是的,班固,班孟坚。请问差爷有何见教?”“跟我们走一趟。”差役“嚓啷啷”把铁链往他颈上一套,拉了就走。原来,有人密奏皇上,说班固以守孝为名,在家私修国史,有贬君污国之嫌疑。于是,皇上下旨捉拿,并没收所写书稿。班固就这样锒铛入狱。

  班固坐牢的消息传到其弟班超的耳朵里,他担心兄长挺不过刑讯逼供,熬不住屈打成招,弄成冤案,策马飞京,将父亲写后传和兄长修书的初衷直书皇上。皇上接见了他,刚好,没收的书稿也到了。刘庄一看,所写书稿并非像密奏所说那样,而是正好填补“史书”缺落的空白。于是下令释放班固,并任命班固为“兰台令史”,其任务就是修撰历史。这样,班固因祸得福,“列编转正”,由私人编写变成公职修史。对于热爱这一工作又有才能的班固来说,可谓如鱼得水,先后写成《世祖本记》《列传》《载记》,每写完一篇,送皇上御览,刘庄越看越喜欢,下旨让他之前在家写的史书继续写下去,这就成了后来的《汉书》。

  在书里的《八表》和《天文志》还没写完时,班固被仇家所害,猝然而逝。汉和帝见到了他的小妹班昭,才学不输兄长,就命她把《汉书》续写,最后形成“纪” “表” “志” “传”共百篇文章。班昭继承了父兄的事业,为《汉书》作出了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