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真壮哉

2024-10-07    作者:沈 栖

  和岳飞、文天祥、林则徐一样光照日月,苏武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慑于汉朝的兴盛强大,尊称汉武帝为“丈人”,自比“儿子”。汉武帝为了回应单于的好意,将以前扣留的匈奴使者全部释放,并特意派遣中郎将苏武持节护送,还带上许多金帛礼物“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殊不知,单于背信弃义,竟然扣留苏武,逼其降。苏武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于是,单于便放逐苏武北海牧羊,凡十九年。“苏武牧羊”这一妇孺皆知的典故渗透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每每披览史书,不由发出“壮哉!苏武精神”的感慨。

  首先,苏武精神可贵之处在于威逼不移其志。苏武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但他萦怀遥念自己的祖国,希冀早日归汉报国。单于千方百计令其叛降,先施威逼,当着苏武的面,“剑斩虞常”,然后举剑欲击苏武的副手张胜,“胜欲降”,再举剑刺向苏武,“武不动”,且义正词严地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言毕,“引佩刀欲自刺”。由此,单于“壮其节”。说到底,威逼无非是以死相胁,而苏武并不畏死,使单于无可奈何。苏武之所以不“屈节”,不“辱命”,以命相抗,其志在于“归汉”,这正是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利诱不易其心,乃是苏武精神的又一可贵之处。单于威逼不成,便叫卫律劝降。卫律原是汉将,降匈奴后被立为“丁灵王”。卫律厚颜无耻地“开导”苏武:“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封王,拥众数万,万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苏武先是嗤之以鼻,继而厉声大骂卫律“不顾恩义,畔(叛)主背亲”的卑劣行径。卫律叛国,所得之利不可谓不巨,又是“赐号封王”,又是“拥众数万”,又是“万畜弥山”,然而,他失去的却是高贵的人格和尊严的国格,苏武视之类乎粪土。古贤云:“夺其志必先诱以利。”在单于的利诱面前,苏武忠于民族、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没有丝毫变异。

  苏武精神还有一个可贵之处,那便是说情不改其衷。李陵与苏武原同是汉代侍中,两人“素善”。后李陵降匈奴,而苏武则被囚于北海牧羊。李陵念系旧情,特赴北海“为武置酒设乐”,趁机苦苦说情,劝谏以降。苏武不为李陵的缱绻私情而改变爱国初衷,他孜孜以求“洁身而忠国”,其志比铁坚,誓死不降,李陵无奈“泣下沾襟,与武诀去”。对爱国意志坚强者而言,任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游说都是无法奏效的,苏武不听李陵说情而不改初心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当年,苏武“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今天,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温这段历史,重提苏武其人,无疑有着一定的启迪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