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的国庆节

2024-09-26    作者:孙素洁 口 述 龙玉纯 整 理

  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女兵,我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庆节记忆犹新。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只要一想起那些日子,我就心潮澎湃。

  1950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47军140师402团的宣传队来到我就读的省立十中与同学们联欢,我作为学校的文艺骨干,也参加了联欢。解放军叔叔阿姨们的表演真是太棒了,看得我们心花怒放,不断鼓掌。可是一个小歌剧《上学》的演出,却惹得我们全体同学哄堂大笑。该剧演的是一名穷苦孩子翻身后上学的故事,“小书包,真漂亮,书包里面有宝藏……”歌词至今还记得,曲也好听。但剧中的孩子放学后进入家门,一声瓮声瓮气的“妈!”,老牛叫一般,破坏了整体效果。原来那个小男孩看上去虽小,却已到了17岁的变声期。宣传队长深感遗憾,于是想在我们中选几名小演员,希望我们参军。我不假思索一口就答应,成了一名14岁的小兵。入伍不到三个月,47军就接到命令,入朝作战。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国庆节,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继而让我成为志愿军的一员。

  朝鲜战场上战斗之激烈残酷,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作为志愿军宣传员,我除了白天找合适的机会表演小节目给战友们加油鼓劲外,还兼职战地救护员。一个个从前线送回的伤员,不是缺胳膊断腿,就是皮开肉绽,我们女兵一边哭一边给他们包扎伤口,连续几天不休息,有时甚至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大家恨不得用最短的时间让战友康复。在临津江东岸防御战中,我所在的后勤和机关的同志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将数万吨弹药、粮食、被装送上前线阵地,将近万名伤员抢救下来,及时送到后方救治。

  1954年9月,我作为47军140师宣传队的一员,被列入志愿军第一批光荣回国的行列。要回祖国了!“祖国”这个词,身在祖国的人们体会可能不那么真切,可对于远离故土身在朝鲜战场的我们,是那么的亲切!如今带着“最可爱的人”的荣耀,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了,那种激动和喜悦,真的难以言表。

  九月下旬,我随47军回到了湖南,回到了我的故乡。为了欢迎志愿军归国,迎接国庆五周年的到来,不大的耒阳城已成了花的世界,红色的海洋,家家户户都挂上了五星红旗,处处都装饰了凯旋门、欢迎牌坊,花团锦簇,热闹非凡。我们宣传队驻扎在一个废弃的教堂里,院子里有亭有水,绿树成荫,遍地鲜花。久住防空洞的我们,感觉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国庆节很快就到了。那天的太阳特别炽烈,火辣辣的,天气特别热,与朝鲜的气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参加国庆游行和庆典时,充当仪仗队的宣传队员,要穿上那套显得威武挺拔的披武装带、配长筒靴的人字呢队服,戴上无檐帽、腰束武装带的形象显得格外英姿飒爽、神采奕奕。除了敲锣打鼓、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我们还要参加近两个小时的庆典大会,我们心里都十分兴奋。沿街满是人群,无数鲜花向我们抛来,口号声震天动地,到处是人山人海,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沸腾了整个城市。幸好耒阳城不大,仅一个多小时就游行完了。到达举行庆典的操场时,我们的衣服早已让汗水浸透了。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庆典会场其实很简陋,露天草地广场前面搭起个“主席台”,下面没有凳椅,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全体指战员席地而坐。地上热气蒸腾,头顶骄阳似火。我们宣传队坐在最前排,面对主席台。为了保持形象,大家都坐得笔挺,虫子在臀下爬也不敢扭动一下;汗水从发根处涌出,顺着脸颊汩汩淌下,脖子痒痒的也不去擦它,流到眉眼间,眨眨眼睛,流到嘴角边,尝尝咸味。我始终牢记教导员的话:“我们承载着千万志愿军的荣耀,领受的是祖国人民的热爱,一定要不辱‘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所以我们坚持着,昂着头,挺起胸,始终微笑着热烈地欢呼,热烈地鼓掌。当天晚上,我们又参加了当地的联欢晚会,直到午夜近十二点才回到驻地休息。

  夜深了,很累了,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祖国人民的关怀热爱;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和平国土的繁荣景象,一帧帧画面,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反复闪现……这个不平凡的国庆节,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享受到了至今难忘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