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不只是诸葛亮用过

2024-08-20    作者:周珏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城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使的这个空城计早已家喻户晓,所以只要一说到“空城计”,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时期,使用过空城计的还不只是诸葛亮一人。据《三国志》记载,除了诸葛亮使用过空城计之外,还有四人也使用过空城计。

  公元223年,魏将曹仁攻吴,欲取濡须,却扬言攻羡溪。吴国濡须督朱桓不知是计,分兵驰援羡溪,殊不知曹仁向濡须进军而来,此时,朱桓方悟其是在声东击西,忙派人调回赴羡溪的军队。未及调回,曹仁大军已兵临城下,可朱桓麾下却只有区区五千士兵,寡不敌众,而将领们又战战兢兢各怀惧心。朱桓便开导他们说:“凡两军交战,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你们闻知曹仁用兵行军,与我相比,谁强?”朱桓命令军中偃旗息鼓,以此示弱,诱惑曹仁。此计一出,曹仁果真以为朱桓败走,便退兵。(见《三国志·朱桓传》)

  公元226年,孙权率领五万之众围魏将文聘于石阳,适逢天大雨,石阳城溃坏而未及修好,孙权兵临城下,文聘骤然不知所措,转而思计定策:不如“沉默”,以使孙权疑窦丛生,于是文聘命令石阳城中人藏而不露,自己也卧舍不起。孙权果然大生疑窦,对部署说:“北方(曹魏)因文聘是忠臣,所以才将此郡重托给他,现在我军到,他却毫无动静,这不是有阴谋,就是外有救兵。”于是不敢贸然进攻而撤退。(见《三国志·文聘传》)

  公元291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拥兵追击赵云,及至包围,蜀将张翼主张筑垒坚守,而赵云不以为然,偏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静而待之。曹操见状,怀疑赵云营中有伏兵,于是率兵而退。赵云乘机擂鼓震天响,从后用弓箭射曹军,曹兵惊骇,互相践踏,很多坠落汉水淹死。(见《三国志·赵云传》)

  汉献帝建安年间,赤壁之战后,武陵少数民族举事,攻城略地。黄盖奉命任武陵太守,郡兵仅有五百人,黄盖自料不敌,摆出“空城计”,开城门。谁知来敌径直闯入,黄盖当机立断,等一半敌人入得城内,就命将士出击,来个“瓮中捉鳖”。余敌见之皆逃走。(《三国志·黄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