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名宿逸事录

2024-06-24    作者:米 舒

  苏步青诗赠“读书乐”

  “大数学家兼诗人”,这是复旦大学学子对老校长苏步青的赞誉。《新民晚报》“读书乐”筹备创刊前,笔者就去苏步青复旦寓所拜访,请他赐稿。他当时84岁,满头银霜,精神矍铄。他自称“平阳放牛娃”,少年在私塾外偷听老师讲课,一年后居然能背《三字经》,知晓“四大古典名著”。其父见儿子渴望读书,借债凑钱送儿子去省城学府,苏步青笑曰:“我当时个子小,又没基础,学期考试全班垫底。老师不训斥我,用牛顿故事激励我。一年后我跃为全班成绩第一。” 苏步青年轻时喜好吟诗作文,后意识到科学才能救国,便迷上数学。赴日考试,以微积分与解析几何的优异成绩,成为考生中唯一被录取的中国学生。我介绍了“读书乐”的“名家谈读书”栏目,苏老写了《漫谈读书》一文。后来他参加“读书乐”庆贺活动,并题诗赠之:“读书之乐乐无穷,二百期来创好风。今日学人非晋代,必求甚解报陶公。”

  吕叔湘谈“莫须有”

  吕叔湘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语言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多年。我因向上海《语文学习》投稿,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老编辑,并由此获得吕老寓所电话,我打电话向九十多岁老人约稿,吕老在电话中笑笑说:“我年事已高,很少动笔。”我便请教他一些语言修辞的问题,他思路清晰,一一委婉答复,他还说,“‘莫须有’,今人以为是‘不须有’,其实宋人意思并非如此,‘莫须’是‘恐怕’‘别是’之意。当年秦桧杀岳飞用‘莫须有’,是奉宋高宗赵构之旨。赵构担心岳飞击败金军,迎回他父亲与兄长,如果这样,赵构皇帝就做不成了。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要学好语法与修辞”。92岁的他还送了一本《语文杂记》的签名本给我,让我欣喜万分。

  秦牧谈文章的知识点

  当代散文家中,笔者很佩服秦牧,尤其推崇他的知识性散文。我于1983年写信向他约稿,他很快回了信。我于1984年赴广州参加全国首届历史小说座谈会,会议间隙,去拜访秦牧。秦牧当时65岁,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他身材高大,宽大的脸上架着一副棕红色的眼镜,说话带点潮汕口音,前后访谈两小时,秦牧着重讲了文章要有知识点,他说:“读者看作家文章,不仅欣赏你的文字优美,更需要获得知识熏陶。《花城》中讲了不少花卉知识。在《蛇与庄稼》中讲到‘田里有了蛇,蛇吃了田鼠,客观保护了庄稼’,讲了生物链与生态平衡关系。在《土地》中讲了先秦历史知识。”秦牧说:“作者作文前,应多读书,古今中外、文史哲科的知识都要学习,腹中材料一多,你写的文章就有新鲜货色,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识点。”他临别给我的赠言是:“优秀的书籍是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让我逐渐懂得了世界。”

  吴强好悔棋

  认识《红日》作者吴强,缘于历史小说家徐兴业先生的介绍。我三十挂零时,热衷写历史题材小说。1984年在广州认识了《金瓯缺》作者徐兴业,他写的四卷本《金瓯缺》正准备去参加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会议结束后,我便成了徐先生居住的宝庆路三号的常客,听他谈历史小说创作,更多时候是观赏他与吴强弈棋。吴强当时74岁,任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从小爱读四大古典名著,抗战后加入新四军,在部队开始从事文字工作,创作了多部军事文学作品。他除写作,另一爱好弈围棋,碰巧小他10岁的徐兴业也是棋迷。徐先生居住的宝庆路花园洋房,条件相当优裕,两人常常在此摆下战场,在黑白道上杀个你死我活。我在旁观看,常常一看三四个小时,两个人都不服输,吴强胜多输少,徐兴业则说他“棋风”不好,常要悔棋。徐先生一再声明“落子无悔”,可吴强还是喜欢悔棋,并笑语:“应该允许别人改正错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