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上第一座大桥是哪座?可能很多人未必能回答出来。对我而言,非但知晓,且印象深刻。因为当年我有幸成为此座大桥建造大军中的一员。
位于松江区叶榭镇和车墩镇之间,连接车亭公路和铁路金山支线的松浦大桥,是一座可通铁路和公路的双层钢结构大桥。当初,它被命名为黄浦江大桥,1989年改名车亭大桥,又于1995年被正式命名为松浦大桥。
松浦大桥的落成,改写了黄浦江上无大桥的历史。它于1974年4月兴建,1975年9月11日铁路桥竣工通车,1976年6月29日公路桥建成通车。
该座大桥在水中的3个桥墩,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承建。用70米高打桩船上的柴油打桩锤,将70余根直径1.2米、长46米的钢管桩打入水土下38米左右,再在钢套箱围堰内焊接钢管桩,最后浇筑灌桩。
那年我才19岁,在三航局二处下属的机修厂工作,是一名工作不到两年的电焊工。我们在那宽阔的江面下十几米深桥墩处,也就在五六平方米见方的箱坑里,进行连续不断的焊接,每根钢桩的接口上要焊接数十根大拇指般粗的螺纹钢筋接头,当时都是手工立焊,长度约40厘米,这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记得在那狭小的箱坑里,为了保质量赶进度,我们分为两班倒,通宵达旦地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由于几个人拥在一起干活,周围弧光闪烁,烟雾缭绕,两眼免不了被身旁的电焊弧光灼伤。连续几天下来,大家两眼都肿胀得厉害。
那时干活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蹲的时间长了,两脚发麻,站都站不起来。现在想想,正因为当年那些艰苦的活儿,练就了我特有的“蹲功”。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即使上了年纪,蹲下站起,仍行动自如;上下楼梯,也不觉得累。
就这样,在参建黄浦江第一桥的关键时刻,我们一连干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如期完成了江中那3个桥墩下钢结构的焊接。完工那天,我脱下黄色翻毛老K皮鞋里的袜子,整双袜子被汗水浸泡得都可以拧出水来了。后经相关部门检测,我们焊接的所有接头均达标。
当时我们吃住都在停靠江边的一艘退役旧军舰上,已有好几天没上岸了。那天晚上,电焊组长罗师傅独自上岸,踏着一辆破自行车去附近的小街镇,买了两瓶七宝大曲回来,让我们一起痛饮。因劳累多日加之任务完成后的喜悦,我们都喝得酩酊大醉,躺倒在舰船上原为海军人员休息的狭小吊床上。可以说,那天我睡得特别酣甜。
第二天一早,我们被悬挂在船头上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的一条条新闻给唤醒了,顿时有种“工地尚数日,人间已千年”的感觉。我们感慨良久,因为之前所关注的,全在眼前的工程任务上。
有付出才有收获。那年我被上级单位评为先进生产者,有幸参加了松浦大桥的通车典礼。那天大桥两侧,有好多标语和彩旗,锣鼓声、鞭炮声,加上建设者代表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目睹着300余辆彩车徐徐通过大桥的壮观场面,作为建设者之一的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