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隍庙五香豆

2024-05-06    作者:王智琦

  清明节前后,蚕豆大量上市,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既可葱油爆炒,也可阴干后油氽,撒上几粒粗盐,佐泡饭实为上佳。更可以烧一锅豆瓣咸菜汤,温暖寒夜良宵。一颗小小的蚕豆,已伴我人生60多年。记忆最深的,还是老城隍庙里的五香豆。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小辰光能随大人逛城隍庙,能买上一包五香豆解解馋,是最开心的事了。有一天,同桌阿毛从衣兜里翻出几粒软不拉几的蚕豆,邀我共尝,说他娘舅昨晚来做客,特地带给他的。因天气潮热,五香豆味道有点怪腻,并不怎么好吃。阿毛脸红脖子粗地解释道:这是城隍庙的五香豆,全上海最好吃的,侬懂伐?

  正好,乡下有亲戚来上海出差,顺便去逛城隍庙,邀我做伴。那时候上海还没有南京路步行街,也没有东方明珠三件套,更没有张园、新天地、新潮八弄,真正可以白相相、弄点上海特色小吃的,大概就算老城隍庙了。反正我那时也没书可读,闲得无聊,见亲戚盛情相邀,大喜过望,因为我还没去过老城隍庙。我俩就在头顶上挂满湿答答衣物、两边商铺林立的街巷里走着,看见前面有人在排队,也挤上去凑热闹,原来在卖五香豆,店前一口大锅,老师傅正在挥铲炒五香豆,香气四溢。牌子上写着:城隍庙五香豆,每包5角。亲戚表示会买包五香豆慰劳我,但他先要帮同事去买纽扣等小配件,让我排着队,他去去就来。

  因为现炒现卖,队伍移动很慢,我也不急,反正没事,更何况真排到了,兜里也没钱,好在亲戚很快赶了回来,一共买了两包五香豆,一包带回乡下,一包送给我吃。五香豆用厚纸袋包装,深咖色,“五香豆”三个黑体字端庄而遒劲,有点老上海的做派。接过纸袋后,我迫不及待地捞出几颗品尝起来,青白豆皮上布满星星点点的粉末,奶香混合着盐粒咸香,像话梅般滋味绵长。等豆皮滋味寡淡了,就用牙齿轻轻咬破,皮褪肉出,软硬适度,没有蚕豆惯有的豆腥气,豆皮和豆肉混合着咀嚼,滋味妙不可言。

  记忆中,一包城隍庙五香豆约重500克,不可能一下子吃完,再说我还要分给同桌阿毛吃呢。阿毛拿到城隍庙五香豆后,风卷残云般囫囵吞下,我看得目瞪口呆。阿毛摆摆手,有点噎牢了:城隍庙的五香豆味道太好了,实在忍不住。他还告诉我一个笑话:有个外国朋友吃城隍庙五香豆时,认认真真地把所有的豆皮全部都剥光,光吃蚕豆肉,还连连大叫:Very good!我俩开心得捧腹大笑,这个老外还真老外,不懂得五香豆的妙处所在,暴殄天物啊。

  改革开放前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城隍庙五香豆一直是上海零食的象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隍庙五香豆不知躲到哪个角落了,倒是去国际饭店买蝴蝶酥要大排长龙了。我有时会怀念排队买五香豆的日子,时光在排队时慢慢流转,心中寄存着一份雀跃与欢喜。现在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呢?快得连城隍庙五香豆不打一声招呼,就难觅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