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不为外物诱

2024-04-16    作者:朱林兴

  财物是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凡人皆爱之。然而,非理之外物分文不取。《庄子·列御寇》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千金之珠对恃纬萧而食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用之即可脱贫致富,何等诱人。然而,他心不为所动,心清如水,心明如镜,深知这笔财富隐含的危险。故他毫不犹豫地让子用石将千金珠砸得粉碎,而不是放回原处,以表明其与私根彻底决裂,否则,说明私根未除,随时随地可取回那颗珠。“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

  非己之贵物暗藏危险,非己之贱物就无害吗?非也。人道是:“一”谓之微,“万”谓之巨。而“巨”是由微垒积而成的。那些富可敌国的巨贪原本的心都是清的,后来接受了第一笔不义之财,才让心逐渐由清变灰,由灰变淡黑,由淡黑变墨黑,最终陷入万丈深渊,走向了不归之路。三国时的曹魏名将田豫,曾任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封振威将军,兼任并州刺史)时,居住于北部的少数民族闻知其威名,多次派使节前来拜见,初送土特产,他拒收。后以为他嫌礼贱而改送金块,他也拒之。令送礼者愕然。田豫认为,不义之外物无论贵贱,都有害,收了心就不净了,而心不净则难以秉公处事了。

  还有一位被清嘉庆赞为“一生不言钱”的朱珪。朱珪今嘉兴萧山人,嘉庆帝师,官至相。他在山西布政使任上奉旨返京缺路费,曲阳县令借给他二百两银子。对方不肯收借条,他板着脸说:“难道你要向我行贿吗?” 到京后,即派人奉还,收回借条。一次,其下属送他一个老家自产的西瓜,但他坚持照市价付钱。他说:“我如白吃了西瓜,我的心就沾上了灰尘,心中正气就荡然无存了!”正是,心清如水,蕴涵深刻!

  心清是人的品格,道德、素养,是靠后天修磨成的。唯人生始终注重修心养性,慎独,匡三观,才能保持一尘不染,心清如水。包拯曾与一李姓同学在家乡庐州的僧舍苦读,每次从家里往返必须经过当地一富豪家门口。当时,包拯已在庐州崭露头角。这个富豪多次邀请包拯吃饭,奉送银两,均被婉拒。包拯说:“我日后或许会成为一州郡守,今日滥交富人,他日岂不会被富人利用吗?”十多年后,他果然回到家乡知庐州,因未被人情私交所羁绊,他查案不避亲,惩腐治贪不手软。如果当年他堂而皇之地上了富人的宴席,接受了富人的钱财,那么,他的人生历史或许就要改写,历史上也就少了个一身浩然正气,断案如神、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黑包公了。

  “安身立命”,是人,尤其为官者根本祈求。而安身立命重在心清。心清可减少或避免外物的诱惑和伤害。心清则廉,千金难诱,正直如松。心浊则贪,蝇利必沾,随人翕张。孔子提倡“每日三省吾身”。“三省”,即“清心”,清扫心田,滌除尘鉴。据说,范仲淹、曾国藩,每晚夜深人静时,对一天发生的事和自己言行过电影,“三省”是非,以提醒和及时改进。不失为“心清”之好办法。心清利于人安身立命,延年益寿。至理名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