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黄浦江的功臣

2024-04-02    作者:周耀明

  叶宗行(?一1417年),出生于明代华亭县叶家行(今上海闵行区浦江镇正义村),是一名取入府学的生员。他因开拓黄浦江有功,被明成祖提拔为钱塘知县,在民间传为佳话。

  叶氏家属是从苏杭地区迁移至浦东定居的。叶宗行先祖叶梦得是南宋文学家,曾祖父叶李是元朝尚书右丞,精熟掌故,学问博洽。到其祖父、父亲一辈,均从事修治河道工程。在祖上尚文崇德遗风及治水理念的熏陶下,他发愤读书,通晓经史,亲近自然,倾心水利,学业日进,成为一名河工才俊。为通晓河道治理,成年后负笈从师,刻苦钻研宋元以来的治水案例,探索前人的治水经验,经常步行或乘船考察周边河湖港汊情况,研究治水对策,矢志于河工水利大业。

  江南苏(州)松(江)地区,宋代以前河道通畅,少有水患,但到了元末明初,主干河流经年涨沙壅塞,加上围垦造田,逐渐水流不畅,逢雨必涝,水患不断。1403年夏,太湖流域大雨滂沱,上海灾情严重。该区是朝廷赋税、经济收入的支柱,引起朝野忧虑。明成祖命夏原吉治理太湖水患,并要其凡民间递呈的治水建议,立即上报,不得有误。

  夏原吉,时任户部尚书,是一个不尚空谈、勤于实践的人。他一到苏松地区,马上轻装简从,实地察看灾情与地形,并广征治水对策,以图根治水患。

  当时不少人提出,太湖一带水患,从解决主干吴淞江的淤塞入手进行治理,即可奏效。叶宗行则认为,这样做难以疏通整个流域淤塞。他以诸生身份上书,力排众议,提出应坚持“疏导泄水”与“整体治河”相结合的治水方略,以达拔本塞原。他强调先疏导部分太湖水北上泄入长江,继而拓宽该区处于居中部位的数条重点河道,并将其首尾连接起来,引太湖水经此通道由西向东而去,再汇并下游的吴淞江水,最后选择一个出口排入江海。叶的这个设想,把治理若干河道与调整整个水系联系起来,是标本兼治、正本清源之举,开启了治水新思路。夏原吉赏识叶的看法,向上申报了这个方案。

  明成祖立即予以批准,并命叶宗行协助夏原吉一起治水,为国效力。

  当朝征集苏州、松江、常州、嘉兴共20余万民工开工治理。叶协助夏原吉,全力投入疏浚工作。只见他不论盛暑还是寒冬,终日往来工地擘画,与广大民工奋战在一起。他们仅用两年半时间,首先疏导部分太湖和吴淞江之水,经刘家港、白茆河泄入长江;接着拓宽和衔接泖湖、东江、黄浦、上海浦等重点河道,接通并开浚范家浜,与下游经治理的吴淞江水汇并后,再挖宽河道接通长江口。自此,太湖与该区域内的主要水源,经由拓宽的重点河道,奔流百余公里后,在下游和吴淞江东流之水,实现江浦合流,经由吴淞口泄入长江与东海。从而形成了新的黄浦江水系。叶的此举,不仅根治了太湖下游地区的水患,为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繁荣打下了基础,而且促进了上海和江浙相关地域水上航运与商业的兴旺,为今后上海发展成为东方大港创造了条件。

  因治水有功,明成祖拔犀擢象,将叶宗行直接从民间提拔为钱塘知县。可惜叶在任上病故,年仅30余岁。有一楹联曰:堰立都江名震千秋李太守,流开黄浦功垂百世叶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