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上班记

2024-03-21    作者:杨建明

  最近,我去浦东南路参加老同事的聚会。那天,我从家里出发就近乘坐地铁,前后花了不到30分钟就抵达了。

  大家见面十分高兴,也都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晃我们都成老头老太了。此时,我不由回想起上世纪70年代,我被分配在浦东南路上的一家机修厂当学徒。那时我还是个17岁的青涩小伙子,在厂里当了一名电焊工。

  当年上下班“赶路”的情景,常常浮现于眼前。那时我家在上海西北区域的石泉路上,上班途中要连续换乘三至四辆公交车,到了外滩,还要从复兴东路乘坐摆渡轮船到浦东,经过烂泥渡路,穿过上港七区煤场码头,再走上20分钟的农田小道,才能到达浦东南路王家宅那里的单位。上下班单趟路程就要一个半小时,而且时间“扣克扣”。我每天清晨6点从家里出发,直至傍晚6点才能到家。

  当时交通实在不方便,浦东南路上也只有一条公交线82路,而且间隔时间长,车上又拥挤。有人曾测试过,最拥挤时,平均一平方米竟站了11个人。到浦东之后,我们情愿多走路,所以上班路上总是一身大汗,到厂后立马换上沉重的帆布工作服,干活就更累了。

  那个年头每星期只休息一天。休息日我总想睡懒觉,但又不能睡过头,上午还得在家用搓板手洗那套脏兮兮的工作服。一洗就是两个小时,只因那时还没有洗衣机。吃了午饭后,到下午才算有半天属于自由安排的时间。

  一天,父亲下班回来,从包里拿出一张自行车票,问我是否要去买一辆永久牌28英寸自行车,用于我上下班。我一阵高兴,有了自行车,就不用再挤公交车了,上下班时间也能够掌握。

  可是自行车骑了不到两个月,我就放弃了。一是路途实在远,二是浦东的路况太差,坑坑洼洼的,身子骨经常被颠得七荤八素,再加上摆渡口推着车子上上下下很不方便。

  那时我也算是个文青吧,有时小文章见诸报端,常常会激发我创作至深夜。外婆总会来到我的二楼房间,端上一杯刚冲好的麦乳精,轻轻地放在写字桌上,然后催我:“喝了早点睡吧,不然第二天一早起不来的。”

  可以说外婆当时是我的“闹钟”,每天清晨5点半唤醒我起床,并准备好早饭。我必须在半小时之内,完成刷牙、洗脸、吃饭、整理包包等,然后立刻出门,否则上班铁定迟到。

  在浦东上班8年之后,我总算调到浦西工作直至退休。前几天,我们高中同学碰头,我又一次唠嗑起当年在浦东上班的艰辛与不易,坐在旁边的阿亮却不紧不慢地对我说道:“这算啥,我比你远多啦。当时我家住在曹杨八村,单位在浦东高桥镇,单趟路途2小时,来回得花4小时,一来一去半天时间没了。” 哈,相比之下,我还算“幸运”呢。

  而今从上海西区到浦东,交通太便利了。现在想想,我们赶上了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