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人们知道在北站有家泰山电影院,八仙桥有家嵩山电影院,徐家汇有家衡山电影院,但是肯定还有许多人不晓得在闹市地段居然“藏”着一家“登山”电影院哩。
这家电影院位于十六铺的东门路中华路转角上,信大祥绸布商店的顶楼,它实际上是上海市南市区工人俱乐部分部(总部位于普育东路上),坊间送它个雅号叫“登山电影院”。电影院所在大楼的名义层高是4层楼,但实际高度相当于工房的七至八层。大楼内没有电梯,电影开场前,闹哄哄的观众沿着唯一的螺旋形楼梯登阶向上,就像千军万马拥挤在“自古华山一条路”上。整个观影厅也只有1扇门,中间走道的两边是长条木制作的通铺式漏孔椅观众席,每条长椅可坐五六个人,长椅的另一端紧贴着冷冰冰的水泥墙壁。
当年我单位工会经常会派发“登山”电影院的票子。其中有些形势教育片是利用上班时间去看的,要求不得无故缺席,大家也乐得上街一逛。不过每趟去“登山”看电影,对体弱者而言都是一种考验甚至是折磨。有次一个女同事爬楼爬得头晕目眩,只得靠其他同事帮忙,连托带拽把她扶进影院,让她独占末排的一条长椅躺着休息。其他人只好在长条椅旁边挤一挤。孰料等到电影结束,那个被挤得贴牢墙壁的同事感觉半边身子冰凉且麻木,一时间竟站不起来了,便问周围人“是不是我中风了”,逗得众人捧腹大笑。电影散场时,人群像大游行队伍一样往下涌动,几个瘾君子迫不及待地点火抽烟,女同事们被呛得大呼小叫,骂声笑声在直筒形的墙壁上撞来撞去,不断回响。
现在,当我坐进硬件一流的影院时,脑海里往往会重现当年无数次在“登山”电影院观影的经历,那可是有着重大安全隐患的公共场所啊!每想到此,手心就禁不住微微出汗。好在历史已经翻篇,不会再有记忆中的“登山”电影院那样的危险状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