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公司:近代中国百货业先驱

2023-09-04    作者:陈祝义


当年南京路上的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不仅是时尚的代名词,更彰显了近现代上海商业繁荣的奇迹。正是这四大百货公司推出的无数创新之举,彻底颠覆了传统商业格局,开启了中国百货业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家公司,都是由广东香山(后改为中山)人创办的,且创办者都是在澳大利亚打工崛起发家的。其中,先施公司无疑是领军者。


捕捉商机,创办先施公司


1914年8月,南京路驶来了一辆高级轿车,车上坐着澳大利亚华侨马应彪,他的目光在商铺云集的南京路上寻找着。最后,车子停在位于日升楼地段的易安居茶楼旁。

这里,地处十字路口,北面直通火车站,可以引来外地旅客,南面紧靠富人居住区。无独有偶,先期被马应彪派到上海考察投资环境的黄焕南,也正好瞄准了这一地段。 

马应彪的童年,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相继入侵、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沿海一带农村饱受小农经济破产和连年战争之苦,许多人不得不远渡重洋,去海外谋生。

19世纪末,年仅17岁的马应彪,告别母亲,随淘金大潮涌入澳大利亚,结果发现淘金热已偃旗息鼓。当时很多香山同乡在澳大利亚都以种菜为生。为了谋生,身处异国他乡的马应彪,也开始了种菜生涯。可谁也没有想到,马应彪这一选择,让他发掘和展露了自己的商业天赋。

那时,在澳大利亚以种菜为生的华人,因为不懂英语,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所以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水果,结果被白人贱价收购。这极大刺伤了马应彪,他决心学习英语,为此甚至心甘情愿不领工资为英国老板打工。

通过给老板当免费助手,马应彪不仅熟练掌握了英文,同时也掌握了果蔬市场的运作方式。他在自己的摊位上用英文写明货物的名称及价格,保证不二价,生意一下火了。当地华人菜农纷纷把蔬菜果品委托他出售,旁边的华人商铺也把果蔬交与他代理,然后按比例抽成。这使得马应彪的生意逐步做大了。

随着业务的扩展,1890年,马应彪和几位同乡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创办了“永生果栏”,经营澳大利亚和香港之间的果蔬贸易。同时又建立生产基地,利用家乡邮寄的香山“香牙大蕉”种子,专门在斐济种植香蕉。成熟后的“香牙大蕉”,口感甜滑,运往澳大利亚后深受当地人喜爱,因而卖出了更高的价钱。

这个商机,很快被马应彪等一批香山华侨敏锐地捕捉住了,他们在唐人街兴办了一系列经营香蕉批发的“果栏”。为了尽可能扩展香蕉生意,马应彪与后来在上海创办永安公司的郭乐,强强联手,联合另一间叫“永泰果栏”的水果商号,共同组建一个新公司“生安泰”。生安泰资金雄厚,加上马应彪、郭乐等经营有方,很快垄断了悉尼所有的香蕉市场。据统计,当时生安泰一年能赚4万英镑(当年的1英镑,相当于现在的1.5万英镑),这些钱足以买下悉尼整条唐人街。很快马应彪成了悉尼著名的华侨商人。

这时,他与堂兄弟两人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一家澳大利亚出名的David Jones百货公司,这令他们十分眼热,当时就立下誓言:当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马上回国开办一家这样的百货公司。

后来,马应彪回到香港与霍庆棠张罗婚事时,为了置办各种结婚用品,经常这里买衣服,那边买鞋子,整天东奔西跑,非常不方便。这时候,马应彪想起了当年在澳大利亚打工时经过的那家百货公司,只要一进门,就能把所需物品备齐,根本不用满世界地找。

他的夫人霍庆棠,凭着女人特有的敏锐,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商机。于是,积累了大量资金的马应彪,在夫人的鼓励下,1900年在香港率先创办先施百货商店。

先施百货在香港开业以后,很快取得骄人的业绩。两年后,钱袋鼓鼓的马应彪又在广州开出了广州先施百货,接着,把目光投向了飞速发展的上海滩。

他委派黄焕南赴上海考察投资环境,为先施公司选址。黄焕南到上海以后,在租界考察了一圈,吩咐随行人员到当时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几个路口,以数豆子的方法,观察人流量。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将先施上海公司建在南京路日升楼地段。马应彪实地考察后,欣然首肯,很快开工兴建大楼。  

1917年10月20日,经过三年施工建设,南京路上这座五层大楼(后改为七层)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掀开了。这是当时南京路上最高的建筑,也是上海第一家由华人开创的大型百货公司。公司开业当天,喜欢新奇的上海市民蜂拥而至。由于到的人太多,整个南京路被堵塞了。


突破传统,改变经营方式


20世纪初,已铺设了铁藜木的上海南京路两侧,中国人开设的多数都是小作坊式的商铺,低矮的旧式木楼、狭窄的铺面,虽然数量不少,但货物杂乱,售价随意,其规模和购物体验,根本不能与不远处的福利、惠罗等英资百货公司相比。马应彪看到了在上海开设中资百货的巨大市场,同时对上海滩被英资百货占据非常不满。他说:“非急设立大公司,殊不足与之抗衡。”

马应彪所追求的先施百货,和以往的中国商铺根本就是两码事,他要的是规模。他以“每年租金3万两银子,租期30年”的苛刻条件,向业主雷士德洋行租赁下易安居茶楼一带10亩地皮。

相关资料显示,当年建造上海先施百货公司,拟招股集资60万元,其中香港总部先拨款占股1/10,并在沪、港、粤三地公开招股。由于工程巨大,决定再行增股,有人表示反对。黄焕南站出来说:“拒之则负认股者之热心,受之又苦无股以应,再三审度,佥以资本愈厚信用愈足,生意愈大发展愈易,与其失负股东之热心,无宁扩充股额。”遂决议加足200万元。

等到招股完成,先施百货公司在上海成立了董事会,马应彪为董事长兼监督,黄焕南为董事兼首任正司理。

马应彪的经营手法非常西化,深谙包装门面之道,他把筹集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公司的装修。新的先施公司由德和洋行设计,整个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立面采用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底楼沿街为骑楼式外廊,外廊内设大橱窗;二、三层间用爱奥尼克立柱,主托三层以上部位的弧形出檐。四楼为铸铁阳台。大楼东南转角处最高层,建成南京路商业街的景观标志“摩星塔”塔楼。整座大楼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商场面积1万平方米,内部装修华美,甚至还引领风潮,安装了暖气设备。

作为一种大规模零售综合体的先施公司,一至四楼商场,经销日用百货、男女服装、文化用品、绸布呢绒、珠宝首饰、钟表珍玩、餐具洁具、家具地毯皮箱,等等,共一万多种商品。这是当时任何一家传统商店,甚至称霸上海的福利、惠罗等英资企业都望尘莫及。

马应彪之所以把公司取名“先施”,据说取自《中庸》中的一句“先施以诚”。诚实无欺是他一辈子的信条,所以在经营中,无论何种举措,都离不开他定下的“以诚待人,以诚谋业”的宗旨。

长期以来,国人已经习惯了“漫天要价,就地还价”的经营模式,商店里经营的商品从不明码标价。马应彪敢为人先,在先施商场正面的立柱上大书“始创不二价,诚信名远扬”,以明码标价颠覆经营中的含糊暧昧、模棱两可的传统经销方式。

此外,自古以来我国商业多以“只此一家”为标榜,没有专为顾客设置的柜台、货架、货物,更不允顾客入内挑选。先施大胆改革,以“综合百货,包罗万有”为宗旨,经营格局首次实现突破,宽阔的商场内安置了大玻璃橱柜,24个商场部上万种商品,任由顾客自由参观、选购。

先施公司又是上海第一家开发票给顾客的商家。如顾客发现所购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不喜欢,都可持发票拿到公司调换。

在经营范围上,先施公司更是第一家打出经销“环球百货”口号的商店,派专人全球采购最新上市的时尚商品,为顾客提供世界各地最新潮的中、高档商品。

先施公司之前,上海百货业被英资百货公司雄霸,客户主要是在沪的外国人和中国名媛。他们公开宣称不售中国货和小商品,门口还有印度巡捕把门。先施百货反其道而行之,各阶层华人及外国人成为它的目标客户。无论社交名媛还是普通百姓,在这里都能有“被当作上帝”的感觉。在经销舶来品洋货的同时,经销品质好、价格相对便宜的国产货,甚至把一些残次和被挤压的商品,搭配成价值1元的商品包,任人选购。正是实施了全新的营销策略,先施公司很快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良好的声誉,营业蒸蒸日上。

为方便女顾客购物,先施公司计划在上海招聘女营业员。无奈受封建意识的影响,招聘启事贴出一个多月,却没有人敢来应聘。这时,老板娘霍庆棠亲自披挂上阵,带动两个小姑,破天荒地出现在公司化妆品柜台里。她不但仪态端庄,而且善于辞令,熟识货品性能,周旋于顾客之间,深受男女顾客欢迎。一时间,“三个女人同台站”的佳话传遍上海。公司生意更加火爆,营业收入倍增。


大胆创新,开启多元模式


先施公司不仅是一家百货商店,还是一家游乐场,整个百货大楼包括高级餐厅、茶室、浴场、电影院、剧场、溜冰场、豪华宾馆、顶层乐园等设施,这真是破天荒的创新。

开业当天,先施百货附设的屋顶乐园、浴德池浴室、美发厅、东亚旅馆和豪华餐厅同时开张。电影、杂耍、宁波滩簧、绍兴戏、京戏、变魔术的……各色花样,应有尽有。以先施乐园为例,既有西欧电影、歌舞,也有民间曲艺、戏剧的表演,花样繁多,节目丰富,但入门只收一次门票,便可随意欣赏。看起来它们只是先施公司的副业,却让先施如日中天。

马应彪大胆地将娱乐、餐饮、宾馆与商业捆绑、配套,把购物场打造成社交中心,使得市民一踏进先施百货大楼,不但优雅从容实现一站式购物,还将吃喝玩乐一体化,从各个层次上满足市民的需求。以至于不少顾客进了先施,竟然流连忘返,甚至数日不归家。

创造性地以酒店、娱乐中心与百货零售商业配套——这种商业综合体的垄断商业模式(当今的购物中心都在沿用),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商业,引发了中国商业的一场革命,为先施招徕了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顾客。


营造环境,提升员工素质


先施的经营者深知企业的成败,除了硬件,更重要的是员工素质。既然公开打出经销“环球百货”,接触和售卖的大多进口商品,且来的顾客有同胞也有洋人,这就需要营业员必须经过培训,懂英文、广东话和上海话,并对所售商品都熟悉。

为提高员工素质,为员工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先施公司不仅在内部长期开设英文、珠算等补习培训班,逢周二、五晚上停止营业后,还要上课一小时培训员工,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水平。

马应彪还率先在上海实行员工每周轮休一天制,并且雇佣专职洗衣工和理发师,定期为职工服务。天热时还为员工供应清凉饮料。同时常年聘请医生为员工诊病,均不收取费用。

如果员工工作业绩良好,则给其加薪。连续三年加薪者,第四年若业绩继续上升,便可以入股,成为在职股东,享受公司年终分红。

这些措施既保证了先施公司自身的发展,同时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奉献精神,培育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

先施百货创立了行业诸多第一,开创新颖经营模式,开启了中国百货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在中国第一个吃百货“螃蟹”的马应彪,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公司开业第二年,营业额已达439万元,收获了相当于投资两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