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用过的石板

2023-08-24    作者:钱红春

上海刚解放我就进学校读书了。那时书包里只有两本书:算术和国语(即语文),按理说书包并不重。但那时我国的造纸工业还很落后,纸张产量低,价格也贵。为了节约纸张,我们平时就在石板上练习写字或是做算术题。所以每天上学,书包里除了课本,还要带一块比课本重得多的石板。

石板比课本稍大,是用天然的黑色片状石头,两面磨平后做成,厚薄跟一般的窗玻璃差不多。为了拿进拿出方便,同时防止石板的边角划伤手指,刮破书包,四周有寸把宽的木框。石板是当时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用具,在文具店或者是校门口地摊上都能买到。要是这天有珠算课或是要写毛笔字,书包里除了石板,还要带好算盘或是砚台,就更重了。

在石板上写字或演算用的是石笔。石笔的原料是天然滑石,像铅笔芯一样又滑又软,在泥地上也能划出痕迹,经人工切割成手指长、比筷子细点的石条。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不但耐用,笔迹清晰,而且没有像粉笔一样的粉尘。石笔很容易断,断了的石笔只要能捏在手里,就不会影响书写。

我刚上学时,书包是从店里买来的,用细帆布做成。如果单单放课本,这样的书包也会经久耐用,要命的是书包里天天要揣块石板,要是哪天忘了,不仅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堂练习也没法做。所以,石板比课本都重要,课本忘了能与同桌合看,小小的石板却是没法合用的。小时候好动,尤其是放了学,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你追我赶,石板就在书包里颠来颠去,时间一长,书包背带容易断不说,书包底部的两只角也容易磨破。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父母一般舍不得再买新的,只能补了又补,我小学的那些同学,尤其是男同学,书包底部大多都打有补丁,这多半是被石板磨破的。后来,我父亲不知从哪弄来一块人家从帆布床拆下的粗帆布,这种帆布又厚又牢,就请人为我定制了一只底部是双层的书包,虽然结实不少,但要比店里买来的重很多。我的这只书包是当时班级里最重的,一直到我小学毕业都是好好的。

石板很容易坏。特别是男同学,放了学就相互打闹,装有石板的书包要是不小心碰到课桌椅就会破裂;也有到操场把书包往两边地上一放当球门踢皮球玩,稍不留意就会被踩碎。所以刚刚开学时,大家石板都是完好的,等到学期结束,就变得五花八门。有的木框散了架,用鞋底线捆绑着;有的出现几道裂缝,将就着使用;也有的木框不翼而飞,石板也残缺不全,只剩一块稍大点的勉强对付。好在当时的石板并不贵,到新学期开学,大家的书包里又是一块新石板。

随着国家造纸工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读书用的草稿纸已不成问题,石板也随之被淘汰,但石板留给我的印象却非常深刻。